原题目:亚州四国学者携手摸索农业可连续之路:生态健康项目获得成果
中新社昆明9月20日电 (记者 史广林)20日,来自中国、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的专家学者在昆明公布对东南亚地区生态健康项目标研究成果,摸索农业可连续发展之路。
20世纪60年代以来,农业集约化极大地提升了单位面积产量,削减了全球饥饿,保证了食粮安全,改良了人群的养分情况。然而,农业集约化和现代化过程当中,农药、化肥和抗生素的大批应用不只直接影响生产者的健康,也通过浑浊水源、空气、土壤和在农产品中的残留间接影响人体健康,而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浑浊、大剂量的抗生素所产生的细菌耐药、人畜共得病的传播等也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庞大威逼。
2011年,在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的赞助下,昆明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的研究人员和泰国马海多大学、印度尼西亚大学、越南河内公共卫生大学一起树立了“生态健康亚洲东南亚区域协作网络”,并采取生态健康的途径在中国云南省、泰国、越南和印尼研究农业集约化生产对人类健康、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积极寻觅应对和处理农业集约化生产带来的健康和环境问题的战略,摸索农业可连续发展之路。
项目调和员、国际畜牧研究所高等科学家阮越兴博士介绍,在中国云南省的研究集中在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应用及其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在泰国的研究聚焦于橡胶树的大规模栽种对虫媒传染病(例如登革热等)传播的影响,在印尼的研究关注如何将畜禽粪便改变成能够利用的生物制剂,在越南的研究关注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应对办法。
5年来,项目组完成了4个国家的案例研究和社区行动,树立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集约化生态健康的监测指标系统,培训了400多名生态健康青年骨干,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6所大学设立生态健康课程,在泰国马海多大学设立了面向区域招生的生态健康博士培育点,初步发表了本事域有影响的国际论文8篇。
阮越兴表示,项目组将积极增进研究成果转化为社区行动和政府决策,推进农业的可连续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保护和提升人类健康水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