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施工人员把直径1000毫米的全新玻璃钢管,以一节一节“接龙”的方式,精准地“穿进”直径1200毫米的铸铁老管中 裘颖琼 摄
昨天夜间,隧道股份水务建设在金沙江路大型输水管道修复工程中,试点运用了水管内衬修复工艺,通过“微创”的“介入手术”施工,将直径1000毫米的玻璃纤维钢管“穿套”进入建设于上世纪60年代的金沙江路铸铁老水管中,在不封道的情况下顺利实施了对老化“城市动脉”的修复工作。
在服役超过半个世纪后,金沙江路输水管道内的积淤影响了居民的用水质量,更时常出现管道破损、渗漏水等情况。经过实地勘探,要更换的老管道位于金沙江路南侧的机非隔离带下,长度达1000米。“如果采取传统的开槽埋管法,地面要‘开膛破肚’,把老水管搬走后,再换入新水管。”隧道股份水务建设负责人傅思亮介绍,这样不仅需要大规模封闭交通,还会产生扬尘,而金沙江路地处居民密集区,交通流量非常大,且水管上方还有两根煤气管道,传统的施工方法难以“大展手脚”。
因此,施工团队在比对了几种方案后,采用了“水管内衬修复工艺”,仅需在道路头尾两端开挖两个供施工人员操作和管道通行的工作井。在给老管道清洗淤泥后,施工人员把直径1000毫米的全新玻璃钢管,以一节一节“接龙”的方式,精准地“穿进”直径1200毫米的铸铁老管中,起到“替身”作用。傅思亮说,保留的老水管可以作为新水管的外保护壁,而替换老管道的玻璃钢管,具有强度高、耐腐蚀、不结垢等特性,不仅能优化居民用水水质、消除管道漏水、爆管等隐患,其使用的寿命周期也较普通水管更长。
“比起开挖施工,内衬修复施工成本可降低约30%,工期减少约20%,开挖面积降低80%。”傅思亮表示,该工程预计于四月底全部完工并正式启用通水。作为金沙江路泵站主要输水管之一,工程完工后,将进一步提升通往普陀、嘉定江桥等地区的输水总量和质量,惠及上百万户居民。而且,这项新技术有望在全市更大范围内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