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柏可林4月23日报道:3月18日,上交所发行上市审核系统正式开始接受科创板发行上市申请。3月2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作出首批9家企业的受理决定。截至4月23日,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审核中心共计受理企业申请90家,已发出首轮问询72家。这一个月来,提交申请的企业呈什么特征?接下来如何开展第二轮问询?上交所予以详细解答。
总结:申报企业呈较强科创属性
从受理情况看,科创板申报企业大多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有32家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1家属于生物医药产业,17家属于高端装备产业,10家属于新材料产业。其中不乏具有一定品牌效应和市场影响力的细分行业龙头,技术水平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
上交所介绍,绝大多数企业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研发投入远超过境内市场其他板块。以最近一个会计年度(2018年)为例,受理的科创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平均为11%,最高的达56%,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达到33%。
上交所认为,申报企业的格局能够反映现阶段我国科技创新企业整体现状。总体而言,当前我国科技创新企业大多处于爬坡过坎阶段,有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科技创新处于跟跑和并跑阶段的企业多,处于领跑阶段特别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少。
问题:招股说明书质量参差不齐
从目前受理企业看,大部分科创板申报企业基本能够按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41号——科创板公司招股说明书》及相关要求,编制招股说明书。但同时,上交所发现,目前所披露的招股说明书质量参差不齐,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共性问题,与试点注册制改革要求以及市场各方期待还有一定差距。
相较其他板块,科创板招股说明书更加注重对科技创新相关事项的披露,但目前不少企业存在披露不充分的问题。“比如,未充分披露核心技术的来源、研发团队情况、技术先进性程度、在国内外市场的地位及竞争优劣势、技术的迭代性和可替代性、技术路线演进和发展趋势、知识产权保护及管理、核心技术产业化应用及收入占比等。”上交所表示。
此外,企业业务模式披露不够清晰、企业生产经营和技术风险揭示不够到位、信息披露语言表述不够友好、文件格式和内容安排不够规范等问题,也说明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对如何按照试点注册制改革理念在发行上市环节落实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要求,理解深度不够、重视程度不够、执行力度不够。上交所将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刨根问底,持续加大问询力度。
进展:已有三家企业提交首轮问询回复
据上交所介绍,截至4月23日下午,有3家企业提交了首轮问询回复,其他企业的问询回复工作正在进行中。上交所将抓紧时间,对提交和披露的回复进行审核,着重关注回复的针对性、准确性、充分性。在此基础上,启动第二轮问询。
如果发行人的首轮问询回复未能有针对性地回答上交所问询,或者上交所发现新线索、新情况以及根据相关监管要求需要进一步审核问询的,上交所可在收到发行人首轮问询回复后十个工作日内,继续提出第二轮审核问询。
与首轮问询为全面问询不同,第二轮问询将更加聚焦,重点针对首轮问询中发行人及中介机构没有说清楚、讲明白的重要问题,通过刨根问底式问询,要求发行人进一步披露信息,便于审核机构对相关事项作出审核判断,便于投资者在信息充分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