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领跑者! ——新浪潮中成长出新型企业家
曾几何时,谈起中国企业家,人们会想到“腕上戴佛珠,脖上挂金链,堂上供财神”的“大款”。半月谈记者遇到的这批企业家,却很不一样:既是科学家,又是企业家;既是创业者,又是领跑者。从基础科研出发,依靠原始性科技创新,他们强势进占国际市场,大面积替代进口。在成千上万的企业为“稳增长”而头疼之时,他们的企业盈利却年均增长30%~50%,甚至翻番。
江必旺博士(右)指导研究人员对纳米孔材料进行性能测试
在全社会推崇创新创业、科技变革日益改写经济版图的新浪潮中,有这样一群“搅局者”的加入,中国企业家的形象,正在深刻变化。
“直接走上游”催生产业奇观
杨永岗博士,来自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中简科技的董事长兼总经理,2008年在常州高新区落户,生产的高性能碳纤维是航空航天装备所需的重要材料。前五年多公司一直亏损,2014年盈利1271万元,去年净利达5983万元,今后有把握连年成倍增长。
江必旺,留美博士,苏州纳微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长,公司主产“二氧化硅微球”,2015年一开始批量销售,收入就达3000多万元,2016年增至6000多万元,今年有望破亿元。
徐科博士,苏州纳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在这家生产新型半导体材料“氮化镓”的企业,徐博士自信地说:“2013年,我们销售不到百万,去年已达2000多万,今年还将增长1倍以上!”
在苏南,这样的企业家并不孤单,他们从基础科学出发,“直接走上游”进行原始性创新,大量填补着我国的技术空白,并取得异乎寻常的经济效益。
如南京赛特斯信息科技公司的特长是柔性网络、柔性云和柔性制造,去年销售额和利润分别同比增217%和100%;苏州苏大维格公司将纳米技术应用于诸多领域,去年销售额4.5亿元,今年可达8亿元;生产纳米传感器的苏州明皜传感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销售额才8万元,去年超过了1亿元……
原创科技锻就经济实力
增长的奇迹,靠的是跨上世界科技制高点的产品。
徐科博士团队历经十年研发的氮化镓产品,能耐高电压、大电流,可大幅度提高激光器、电力电子和通讯设备元器件的性能,是5G通信的基础材料,用于手机芯片可3倍延长待机时间。全球仅有5家,我国仅此一家能够生产。
每片3万美元,这是他们在国际市场主打产品、直径2英寸的氮化镓衬底的售价。更难得的是,因电学性能更好、缺陷密度更低、直径更大,成本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15,牢牢掌握了市场主动权。
江必旺博士团队的“绝活”,是将聚合物或无机氧化物材料分解成纳米级别的微粒,根据需要合成各种尺寸的均匀微球,用于医疗、化工、石油、通信等诸多领域。在他们2015年投产前,我国不能生产这种微球,仅制造色谱仪,每年就要花几十亿元进口。
“我们的高铁齿轮传动系统领先全球,打败国外对手既不靠价格,也不靠关系,而是靠性能!”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笃说,企业从研究所转制而来,保留了从事基础研究的机构和人员,将金属材料、铸造等专业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推出新产品。
制胜世界市场的新型企业家
出身福建农家的江必旺,小时候帮妈妈卖菜都难为情,今天却成了市场营销能手。看起来像面粉的纳米、微米级二氧化硅微球,他有本事三言两语说服日本客户付出60万元/公斤的大价钱。
“您是日本来的吗?到我们这里来吧!”“不,我是中国来的,还要回中国去。”去年6月,在旧金山举行的国际生物技术展会上,江必旺带去的微球产品让日本、瑞典专家大为赞叹,几家全球顶级公司提出重金购买技术,还想直接挖人,被他果断拒绝。“我苦苦研究纳米技术20年,就是要让中国超过外国,怎么可能离开!”江必旺说。
中简科技公司的一份领导层名单,让记者颇感新奇:所有人的简历都注明“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他们还在公司大门口贴出两句标语——求索不辞万般苦,铸我坚盾扬国威。
这些文质彬彬的博士、硕士、教授、研究员,仍然保留着把杨永岗称为“老师”的习惯,但已不再是“纯粹”的学者。他们说,从前只重视实验室,现在才知道,工厂和市场同样是报国之地。9年来,他们一门心思打破日美对高端碳纤维材料的垄断。目前,公司已拥有高性能碳纤维工程化生产的全部知识产权,关键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使我国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碳纤维装备方面站上了世界舞台。
要懂得 要舍得 要等得
依靠原始科技创新异军突起,谈起成功原因,他们反复强调,与做“世界工厂”大不相同,简而言之,就是要懂得,要舍得,要等得。
懂得并尊重科技创新的规律。杨永岗总结:人才团队不光要技术先进,价值观也要接近,才能保持队伍稳定性;要有市场牵引力,保障技术落地;要让懂行的人有发言权和话语权;政府要识货,愿意提供保姆式服务。“我的两位很有才华,拥有一流科研成果的同学,就是在某地因为政府不善于服务而被‘吓跑’了!”杨永岗深有体会地说。
舍得为“凤凰”筑好巢。徐科介绍,苏州工业园区资助每位千人计划人才安家费高达350万元。目前国家千人计划中的8位氮化镓专家中已有7位落户园区。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夏芳介绍,园区进行科技招商的对象,通常是只有科研成果,没有资金实力和创业经验的科技人才。为此,园区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服务项目多达170多项,覆盖了科技创业的整个产业链。
要耐得住“创新寂寞”。杨永岗、徐科、江必旺等人的公司都是成立数年后,才将产品推向市场。“谁都知道原始性创新的好处,但许多人都耐不住原始创新的寂寞。”苏州市科技局局长张东驰说,当年苏州选定纳米技术应用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攻关对象时,许多人也觉得前景渺茫,但经反复比较还是决定搞纳米,从“材料”入手,开始可能慢一点,但一旦突破了,就可以极大地提高诸多元器件、零部件的性能,带动我国制造业在很多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半月谈记者 李灿 陈刚 秦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