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邓池沟戴维旅游新村”的前世今生

栏目:创投    来源:互联网    作者:笑笑    发布时间:2015-04-18 08:15   阅读量:8055   

从“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邓池沟戴维旅游新村”诞生。这个村以熊猫文化为元素,为纪念法国动物学家和植物学家阿尔芒·戴维而新建,也是满足雅安市宝兴县蜂桶寨乡和平村和青坪村39户受灾群众重建居住的聚居点。不过,本文中的“邓池沟戴维旅游新村”不仅包含了这个新村聚居点,更涵盖灾后重建的宝兴县邓池沟旅游风景区。未来,更加兴旺的“邓池沟戴维旅游新村”必将吸引世界各地更多的人们前来旅游观光、体验熊猫文化。

“邓池沟戴维旅游新村”的前世今生

2015年9月8日,时隔一年后,我再次进入这个闻名于世的地方——邓池沟。邓池沟之所以闻名,是因为阿尔芒·戴维在这条峡谷东坡的箭竹密林里发现了一只大熊猫,并将其制作成动物标本展示给全世界,这也成为宝兴县是熊猫老家的物证。在这条沟里,还有一座川西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天主教堂,戴维当年曾在这里进行科学研究、传教授课和生活起居。如今,教堂的主要部分被用作宝兴大熊猫文化戴维陈列馆。

“4·20”芦山地震重创邓池沟,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宝兴县委、县政府精心规划,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加幸福美丽的新村——戴维旅游新村。天主教堂周边环境也被纳入扩建规划,在距离教堂2公里多的高山密林中建立起了熊猫家园——宝兴县大熊猫文化宣传教育中心,三位一体的重建模式,为宝兴灾后重建再造一个旅游风景区——邓池沟戴维旅游新村风景区打下坚实的基础,邓池沟戴维旅游新村让世界更加瞩目。

一座纪念丰碑:独具特色的戴维旅游新村

从国道351邓池沟沟口,往东北方向进入蜂大路,大家的眼球被崭新的旅游公路吸引。以前4米多宽的碎石路,现在已被拓宽成8米多的沥青路,公路护栏上体现熊猫文化的宣传牌,提示我们将进入一个美丽的生态文化风景区。司机说,这是宝兴县目前最好的乡村公路。其实, 这段路已经不是乡村公路,而是蜂(宝兴县蜂桶寨乡)大(芦山县大川镇)路的一部分。这条路的修建,改变了多年以来邓池沟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却没有世界级的旅游公路的交通瓶颈。

经过十多分钟的路程,我们到达戴维旅游新村——宝兴县蜂桶寨乡青坪村与和平村新村聚居点,这个新村正好在前往邓池沟景区的必经之路上。在灾后重建的建设规划中,宝兴县委、县政府从全县发展战略布局“全域景区化”的大局观出发,为推进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充分发挥这里是世界首只大熊猫发现地这一无法复制的优势,大手笔地打造戴维旅游新村,以建设农旅结合幸福美丽新村为切入点,将熊猫文化、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俗文化等相互融合,着力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型旅游乡村社区,并以此纪念戴维为宝兴人民和科学研究作出的重大贡献。

进入戴维旅游新村,一眼就看见铭刻在大理石上的“戴维旅游新村”红色铭文、整洁干净绿意盎然的街道、独具特色的戴维广场,以及即将交付使用的新建房屋,贯穿整个新村的水景观也已进入精细打磨阶段。戴维广场周围,是一栋栋用“泥巴稻草”抹墙的全新独栋小楼是新建的居民房;那些往新村内部延伸到游步道尽头的,则是一处处精致的入户小花园。

正当大家对新村内的文明宣传标志标识、文化院坝、水景公园、小桥流水、翠竹园林赞不绝口时,不知从哪家村民房屋内飘出来的宝兴老腊肉香味。村民们很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深深感觉到他们对新居非常满意,他们说“好看,有特色!”“这一生都没想过住上这样的小洋房。”

据宝兴县蜂桶寨乡负责人杨明申介绍,青坪、和平戴维新村规划面积28479.88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215.48平方米。“4·20”地震造成青坪村、和平村房屋均严重受损,需重建81户267人(青坪村67户228人,和平村14户39人)。其中,在聚居点安置39户,占重建总户数51.85%;安置168人,占受灾总人数的25.97%。采取统归自建的方式,实行“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自主管理、统一功能配套、统一协调指导”的建设模式。目前,新村风貌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完成,具备入住条件。2014年4月初,当地政府和中国扶贫基金会主导的“戴维旅游新村”灾后重建项目正式启动,旨在以戴维曾经工作过的天主教堂和附近新建的一个“熊猫园”为中心,推动当地以家庭旅馆为主的旅游服务业发展。

新村地处山谷谷底平缓地带,被村民们称为“上河坝”,共约39座三层民居依次排开,面积从90平米到150平米不等,赭红外墙,乌青砖瓦,兼具家庭旅馆功能。村民们建立了自建委员会,从重建细节着手,保留古风。“虽是新村,我们还是希望它有老家的特色。”青坪村支书熊枝洪说。基于这种“让乡村更像乡村”的理念,所有新居室外装饰木板、阳台栏杆都取材村民自种的香杉木。有些房屋的门窗还采用了类似于教堂穹顶式的装饰,这正是取自当年戴维所建教堂的异域元素。今年十月国庆节,我们以旅游者的身份再次来到戴维旅游新村时,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闹的旅游景点。我们在小桥流水边摄影,在村子里的公园内荡秋千,部分村民的旅馆已经开始对外营业。“这是我们在大城市无法享受到的浓浓乡村味道。”“这里山美、水美、新村美,比我们城市公园的空气新鲜多了!”还有客人说:“今年红叶节,来这里旅游的客人肯定更多。据说,好多客人通过网络和手机早早地提前预订了客房。”

一座珍贵的文化遗址:让你感悟熊猫文化真谛的教堂

到邓池沟戴维新村旅游,除了去响当当的戴维新村外,还可以参观设在天主教堂里的戴维大熊猫文化陈列馆。陈列馆里有戴维的生平介绍、大熊猫的发现故事、大熊猫抢救的非凡历程。整个陈列馆突出熊猫文化主题,纪念戴维对大熊猫的发现以及这一发现对世界自然科学史的贡献。

陈列馆分为陈列室、起居室、工作室和标本陈列室,采用文字叙述和实物、照片等来呈现。

天主教堂位于邓池沟石龙门山腰的二级台地上,距县城28公里,海拨1750米,始建于1839年,主建筑为中西合壁的四合式三层穿叠梁10度防震木结构建筑。教堂正面矗立10根直径为70~80公分的大柱,有容纳500余人的门廊,大门高昂宽阔。进门一座院庭左、后侧分布有58间厢房。整个建筑既有中国民间建筑特色,又颇具古罗马拜占庭式建筑风格。

法国著名的科学院院士、杰出的生物学家戴维于1869年来到宝兴县,是该教堂的第四任神甫。他于1869年在教堂附近发现了大量不知名的野生植物,并采集到如大熊猫、金丝猴、绿尾虹雉、珙桐树等数十种动植物标本,带回巴黎进行展出,引起世界的轰动。许多标本至今还存放在巴黎国家博物院中,因此这座地处四川西部山区的宝兴邓池沟天主教堂闻名于世,并已成为宝兴对外开放的宗教场所和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大量熊猫迷前来探访。

法国人让·皮埃尔·阿曼德·戴维(perearmanddavid),中文名为谭征德(公元1826年—公元1900年)法国巴斯克人,是天主教遣使会会士、动物学家和植物学家。36岁的他被法国天主教会派到中国。他在三次的中国内地科学探险之中,最为卓著的经历就是在宝兴县的生活科考阶段对大量植物及其生态环境的科学描述。而在这里,对属于全世界的自然财富“稀世珍宝大熊猫、金丝猴、珙桐”等物种的发现,使其科学成就达到了顶点。在他收集的杜鹃花之中有不少于五十二个新种类,在他收集的报春花之中大约四十种是当时未知的,还有中国西部山区蕴藏的数目更加可观的未知植物。这些标本大都送给了巴黎植物园的博物馆。

从1867年到1872年,戴维在宝兴县发现了可命名的动植物模式标本达数十种:除了大熊猫和川金丝猴外,还有牛羚、鬣羚、短尾猴、亚洲黑熊、绿尾虹雉、雉鹑、朱雀以及许多种鹛类鸟。他还对宝兴县的植物和昆虫进行了研究。1877年,他出版了《中国的鸟类》(两卷本)轰动科学界。

1869年2月,戴维到达穆坪,在当地向导的领引下,戴维翻越大翁岭,来到邛崃山脉中段一个叫邓池沟的地方。刚来到这个神秘地区时,戴维就遇到一个难题,差点推翻他的全部计划。这里的头目出于宗教原因,刚刚重申了禁止狩猎的法令。但是,当地的猎户并不认真执行,所以戴维没费多大的周折便拿钱把他们收买了,他们还像往常一样为他猎取标本。就在戴维来到邓池沟的第十一天,他在上山采集标本回来的路上,被一个姓李的人家邀请去做客。在这个异教徒的家里,他看到了一张从未见过的黑白相间的兽皮,个体相当大,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动物,他几乎是本能地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重大的发现。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戴维焦急地等待着那些在当地雇请的猎人带回来他所热切期待的动物。由于这种动物闻所未闻,他临时给它取名为“白熊”。12天之后,他的猎人们带来一只幼体“白熊”。又过了一个礼拜,猎人们又带回一只同样的动物,只是黑色不那么纯,白色部分也比较脏污。戴维确定这是一个新的物种,并命名为“黑白熊”。

当戴维把“黑白熊”送达巴黎展示后,立即引起了轰动。人们从兽皮上看到一张圆圆的脸,眼睛周围是两圈圆圆的黑斑,就像戴着时髦的墨镜,而且居然还有精妙的耳朵、黑鼻子、黑嘴唇,这简直就是戏剧舞台上化装的效果,太不可思议了。直到1870年,米勒教授发表题为《论西藏东部的几种哺乳动物》的文章,认为“黑白熊”虽外貌与熊很相似,但其骨骼特征和牙齿与熊有十分明显的区别。他确信“黑白熊”是一种新属,遂命名为“大熊猫”。

回顾2006年7月12日,联合国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召开,当日“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从此大熊猫故乡——雅安,将每年7月12日确定为“雅安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生态保护日”。为了让大熊猫的历史文化向世界传播,2007年8月24日这天,国务院新闻办五洲传播中心摄制组到宝兴拍摄大熊猫世界文化遗产奥运会专题片,计划通过国内外的媒体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向东南亚各国和美国播放,并制作多种音像制品在奥运会场馆展示和交流,让全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当时,我与摄制组一行跋山涉水,在宝兴邓池沟天主教堂、硗碛藏族乡泥巴沟(藏名石咔巴)和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取景,完成了专题片的主要拍摄。17分钟21秒的专题片从多个角度向世人展示了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发现大熊猫的历史过程,以及野生大熊猫和人工繁育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和保护大熊猫所取得的成就。2008年年初,专题片《中国的世界遗产之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制作完成。在收到摄制组寄的光碟后不久,四川突发“5·12”汶川特大地震,全国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这使原计划在当年7月12日与宝兴群众见面的播放计划被迫搁置。直到2011年7月12日,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申请世界自然遗产成功五周年纪念日,同时19日又将迎来第四届中国·雅安国际熊猫·动物与自然电影周。

一次熊猫之旅:人与大熊猫亲密接触的生态文化乐园

2015年国庆节上午9时左右,我们一行5人从县城出发经过1个半小时,到达了宝兴县大熊猫文化宣传教育中心。当天天气特别晴朗,蓝天白云,远处的雪山若隐若现,就像朵朵盛开的雪莲花。旭日初升,柔和的光线照耀着熊猫园,看到大熊猫。我们大家都激动万分,为终于在自己的故乡“熊猫老家·传奇宝兴”与大熊猫亲密接触而兴奋不已!但我们不是最早到达这里的,从雅安、成都、德阳、重庆、贵阳等地来的游客已经先期到达,大家对大熊猫“川星”和“希梦”特别喜爱,大家不停拍照留念……

为防止对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大量捕杀,国家不仅颁布法律条例命令禁止,同时还于1975年建立了四川蜂桶寨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宝兴县东北部,地处邛崃山西坡。主要保护对象有珍稀濒危动物大熊猫、金丝猴及山地混合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面积有4万公顷。其中,核心区27581.5公顷,缓冲区2897.5公顷,实验区8560.0公顷。在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保护区管理所设在大水沟口。1994年它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确认为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自然生态环境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设立给宝兴带来重大机遇,宝兴人民与大熊猫和平共处,与大自然和谐共融,谱写出了一个个感人的抢救保护大熊猫等国家级国宝的故事,并为国际交流合作、和平友谊作出巨大贡献。目前仍在福州动物园的百岁名星熊猫“巴斯”就是在宝兴硗碛藏族乡发现抢救成活的,雅安碧蜂峡动物园的大熊猫紫云也是在宝兴灵关镇紫云村发现并抢救成活的。从1957年到1982年,中国政府先后向苏联、朝鲜、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墨西哥和西班牙9个国家赠送了23只大熊猫。其中,宝兴大熊猫达18只。大熊猫为国际交流合作、和平友谊作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宝兴的大熊猫保护理念产生了巨大飞跃。在2006年7月12日申遗成功后,宝兴人提出不仅要保护和发展生态,也要做好开发利用,特别是要保护好大熊猫栖息生存繁衍发展的环境,还要深入发掘大熊猫生态文化,发展大熊猫生态旅游,文旅融合打造精美景区,提出了“全域景区化”的发展战略思路,形成“八大景区”规划。在景区建设中充分发挥大熊猫文化的保护发掘宣传作用,在此思路指导下,宝兴大熊猫生态文化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以大熊猫为文化灵魂的熊猫古城于2013年成功建成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2015年成功建成国家4a级风景区,用一座城市承载熊猫文化灵魂,用一个广场宣传熊猫文化文明,用一条街道展现熊猫文化风情,用一个新村纪念发现大熊猫第一人,宝兴主要城乡风貌无不注入熊猫文化元素。

宝兴县委、县政府顺应宝兴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愿望,在“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中,为旅游产业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按照“全域景区化”的思路,对全县旅游资源持续统一规划和优化组合。通过科学规划,在邓池沟海拔2200余米、环境优美、地势开阔的蜂桶寨乡和平村格包山新建起了一座宝兴县大熊猫文化宣传教育中心。根据《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该项目占地21750平方米(不含50亩可食竹展示园),项目投资950万元,共建设业务用房、熊猫圈舍、抢救室、看护室、大熊猫野外环境活动场等基本设施22000平方米,栽植可食竹展示园3300平方米,成为宝兴县保护大熊猫、宣传大熊猫文化的重要基地,也是宝兴打造的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

7月21日,“熊猫回家了”的好消息在大熊猫文化宣传教育中心迅速广为传播。当日,“川兴”“希梦”从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运抵至宝兴县。为庆祝“川星”“希梦”两只大熊猫回到熊猫老家宝兴,开启熊猫文化宣传的新起点,并展示宝兴县灾后重建成效,2015年7月22日,这个值得宝兴人惊喜庆祝的日子,宝兴县举行了大熊猫文化宣传教育中心揭牌仪式,以欢迎宝兴籍大熊猫的后代“希梦”“川星”回家。上午10点,在浓雾环绕的格包山下,大熊猫文化宣传教育中心开馆仪式正式拉开帷幕。揭牌仪式过后, “川星”与“希梦”正式与大家见面。“大熊猫一般到了新环境,最起码要有一个星期的适应期;而这两只大熊猫到了宝兴,一两天就适应了,回家了就是不一样,家乡的食物它们爱吃。”饲养员范芳说。

宝兴有关人士认为:宝兴是全球第一只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气候以及生态环境条件对大熊猫的成长都非常合适。这次大熊猫回到老家,不仅是熊猫文化传播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最佳展示。大熊猫回到老家终于实现了宝兴人新世纪的新梦想!

那天,我们从熊猫园出来后又参观了食竹园,然后步行下山。沿途我们看见有村民正在抓紧修建院坝停车场,准备迎接来宝兴参加第七届红叶节的游客,也看见天主教堂旁的建筑工人们正在进一步打造周边环境设施,教堂前的广场比原来的更加美丽宽广,戴维陈列馆正在重建布展。公路两旁新建的房屋,门窗护栏雕花精致,农家院坝鲜花盛开,十分美丽吉祥,我们相信,戴维旅游新村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文/李潇)

热搜:旅游,旅游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邓池沟戴维旅游新村”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