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达来:扎根基层的环保人

栏目:财经    来源:新浪    作者:叶子琪    发布时间:2023-10-08 10:17   阅读量:5155   

转自:内蒙古日报

达来:扎根基层的环保人

金秋九月,阳光照射下的阿拉善胡杨林灿烂绚丽,让人恍若置身于金色的海洋。大漠中的胡杨,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它以惊人的抗干旱、耐风沙、抗盐碱能力,顽强地生存繁衍于沙漠之中,被誉为“沙漠英雄树”。人们赞美胡杨,不仅因为其风姿,更因为胡杨的生命力中蕴含着“扎根边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精神。

初见达来,他给我的印象就像沙漠中的胡杨,踏实、坚韧、顽强、向上。

达来是土生土长的阿拉善人。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境内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巴音温都尔四大沙漠,沙漠面积占全盟土地面积的35.11%、占自治区沙漠总面积的83.04%,是全区沙漠化问题最为突出、防沙治沙任务最为繁重的地区之一,自然环境极为严酷。

2007年,达来来到阿拉善生态环境监测站从事生态环境监测与研究工作。他从一名生态环境监测新兵成长为“阿拉善生态专家”,没有传奇的经历,有的只是16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和对生态环境监测事业的热爱。

刚开始他对家乡的各种植物并不十分了解,出于工作需要,购买了大量有关沙生植物的书籍,开始研究当地植物。但是书本知识的学习远远不够,为了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他利用节假日或下班时间,走遍阿拉善盟27万平方公里的角角落落拍摄植物,采集标本,然后再回来翻阅大量书籍,鉴定其种类类别。

炎热的夏季,万物勃发、草木葱茏,正是进行植被调查与监测的好时候。一早他从家里出发,骑上摩托车、背上挎包、带上照相机就开始向荒漠进发,只要看到不认识的植物,他就立刻拍照、记录、小心翼翼采摘下来,制作成标本。中午时分,沙漠被晒得滚烫,最高气温能达60多度,他就躲到阴凉地休息,等到太阳偏西,天凉下来接着监测。晚上回家继续从书籍上查,遇到实在查不出种类的植物,他也不轻易放过,等到有机会就带着标本去首府呼和浩特市请教专家鉴定。

2007年,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开展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阿拉善盟多数采样点位于交通不便的无人区,有时为采集一个土壤样品,得驱车行进上百公里,穿越沙漠、戈壁,翻越一个又一个没有人烟的山头。一次在额济纳旗古日乃苏木采样时,车陷进盐碱地,当时手机没有信号,联系不上救援,达来和采样人员整整耗时一天半,才把车挖出来……

“条件这么艰苦,一直做生态环境监测不枯燥乏味吗,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好奇地问达来。

“那是因为你没有见过五、六月份的阿拉善,腾格里沙漠各种植物竞相绽放,那时腾格里大漠可是一片生机盎然。作为一名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者,我热爱自己的家乡和这份职业,在工作中,我总有新发现、新进步,乐在其中,并不觉得辛苦和乏味。”他笑着说。

多年来,他先后主持完成了“阿拉善生物多样性调查”“阿拉善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价”“阿拉善生态地面监测与评价”“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项目阿拉善盟境内调查”“阿拉善盟生态环境状况监测与评价”“近几十年阿拉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分析”和“阿拉善黄河西岸生态调查”等多个科研项目,发表论文10篇,并编著出版了《阿拉善荒漠植物图鉴》《阿拉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植物》等著作,多年研究的“荒漠植物地面监测技术”被列入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的《全国环境监测技术培训系列教材》。这些科研成果基本涵盖了阿拉善地区土地利用与覆盖、土壤类型、植被类型、水文、生态环境质量等各方面数据,为开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分析、调查评估,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保护治理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从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以来,他凭着对生态环境事业的一腔赤诚和刻苦钻研、攻坚克难的精神,创下了一项又一项骄人的业绩,先后荣获阿拉善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国家第二批生态环境监测“三五”人才、土壤污染调查先进个人、2022最美基层环保人和阿拉善盟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岁月更替,本色依旧,十几年来,达来始终为阿拉善生态环境的改善奔波着、耕耘着、奋斗着,体现着环保铁军的责任与担当。正因为有像达来这样矢志不渝扎根基层的奋斗者,近年来阿拉善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整体遏制,重点治理区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有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的前侵漫延,为北疆大地增添了一抹抹醒目的绿色。

热搜:基层,环保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达来:扎根基层的环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