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G将进入规模发展阶段;
2020年,被视作区块链落地元年;
2020年,新基建概念正式登上时代舞台。
时与势:新基建下的社会转型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被视为一次压测,疫情防控让许多传统管理方式「失灵」,我们已经切身感受到基于云计算、大数据、AI的「新基建」带来的新社会效应。近期,新基建再度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5G、大数据、AI、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速推进,无论是5G、新能源汽车引导的消费升级,还是大数据、AI主导的产业升级,以「创新」为底色的新基建将带动市场变革,使新时代下的物质、能量、数据更高效的产生和流动,释放巨大的经济势能,势必大有作为。
数与智:新基建的基本面
数字化、智能化发挥出的「无接触」效应,提升了疫情防控的全流程、多角色、多场景协同效率。新基建伴随5G、大数据中心、AI的加速推进,可以预见的新应用将从数千、数万跃升到百万量级,网络节点数从千万级逐渐跃升到十、百亿级甚至千亿级,必然产生巨大的社会价值。随着中国制造供应链在全球布局,远程协作(办公、视频等)、生产逐步自动化(设备信息收集、传输、反馈和控制)将逐步变成刚需;而大数据中心构成了新基建的「基本面」,服务器、存储、带宽成为刚需。
增与多:新基建带来的存储挑战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AI、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许多行业、产业进行大规模的数字化变革,逐渐形成以数据+智能为中心的新型业务,推动服务化延伸、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和个性化定制等新的变化。除了头部的 OTT、金融、电信等行业之外,全社会都在致力于生产要素数字化、生产过程数字化以及产品的数字化,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如今,新基建更是对数据处理提出了海量、多元、实时、上云的挑战,具体表现如下:
①海量:海量数据的不断涌现,到2025年全球新创建的数据将达到175ZB
②多元:数据从单一内部小数据形态向多元动态大数据发展,数据环境多样、复杂,大量文本、图片、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被产生和存储
③实时:金融风险评估、交通自动驾驶、运营商智能网络等场景,都得依赖快速实时的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得以实现,到2023年实时数据占全球数据圈24.5%的份额
④上云:未来全球将有超过70%的企业选择多云部署模式,核心数据中心的数据存储容量占比将超过 50%
但目前只有不到2%的企业数据被存储下来,其中只有10%被用于数据分析,这说明,我国数据存储利用能力存在很大缺口。未来5G行业发展会伴随着各类设备的大规模接入以及大数据计算的需求,传统的数据存储模式难免有些吃力,不足以具备继续支持承载数据的能力。
空间侠分布式存储释放数据动能
随着 5G、物联网和AI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于分布式系统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分布式存储成为多云环境的首选平台。到2023年,40%的存储系统将是分布式存储架构,大势所趋,势不可挡。UtiSpace作为承载海量数据的平台,面对新基建带来的新数据挑战,建议B端和G端用户充分利用分布式存储在性能和容量扩展方面的优势,解决大规模、高并发场景下对数据存储的挑战。其中,UtiSpace考虑到存储性能,利用DAG架构满足实时数据处理和存储的需求,用哨兵机制和密码学的手段为去中心化存储、数据隐私保护、历史记录防篡改、可追溯等提供技术支持,天然适用于对数据保护要求严格的存储场景。
空间侠联邦学习构建智能世界
AI的逐渐普及,必将对隐私安全的监管越来越严格,面对GDPR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以数据为训练基础的深度神经网络必须做出改变,适应新的社会规范。但合法合规的管控,或许会加剧数据孤岛问题,让许多优秀算法模型无法得到充分的数据养料和有效训练,自然会给AI性能和准确率带来枷锁。
UtiSpace将在本年落地联邦学习,支持海量互联网用户参与对用户有价值的联合建模,在个人隐私数据均不出个人终端设备的情况下实现有价值的数据应用,提升业务的竞争力。具体方式是:在加密状态下找到共有用户,这样彼此都不知道数据对应的关键用户信息,无需共享原始数据的前提下,用这部分数据来提取特征,并在自己的服务器上进行训练和调参,既遵守了隐私保护法规,又能够补充自己不具备的数据信息,提升双方模型的能力,使得新基建所需的数据利用率得到大幅提升。
新与变:空间编织新基建生态
「新基建」的特点在于支持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说,在新基建推进的浪潮下,以UtiSpace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在催生着新业态、新模式,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也正在加快释放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这既是疫情倒逼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的结果,也代表了未来新的生产力和产业发展方向,也将是技术落地节点中,从智能社会的地平线上生长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