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甘肃省静宁县和京东集团在北京召开发布会,静宁苹果首次亮出“吃遍天下苹果,还想静宁苹果”口号,全新设计的品牌标识——一颗心形的苹果亮相。静宁苹果产业的品牌建设又翻开新的一页,开始由行业知名到市场知名、从产地优势到产业优势、从产品经济到品牌经济、一业催生多业转变,致力于打造成为静宁县后脱贫时代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中南部,地处六盘山片区特困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苹果优势区黄土高原苹果产区的核心区。“静宁大规模种植苹果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截至目前,全县果园面积达到100多万亩,农户户均10亩,人均超过2亩。”静宁县市场监管局局长鲍彦鹏说,静宁苹果的栽培面积在全国县域中数一数二,苹果改变了静宁农民的生活,改变了这片黄土高原的命运。
家住静宁县雷沟村的雷向龙谈起家里的变化,脸上乐开了花。“今年仅苹果收入20多万元。当初我们家一贫如洗,现在住上了二层小楼、开上了小轿车,全家人其乐融融,这都是苹果的功劳。”
雷向龙说,一开始大伙并不愿意种苹果,乡政府给村里每家每户发苹果树苗,很多人偷偷把树苗拔掉,改种麦子。后来随着政府引导,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看到经济效益后,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苹果。
“现在的静宁人,也把苹果称为‘金果’。”静宁县委书记王晓军说,县里早在90年代初就下定决心“举全县之力发展苹果产业”,在静宁县的24个乡镇,“种苹果能致富”已经成为群众的共识,“职业果农”越来越多。
红六福果业总经理王志伟是静宁苹果产业的受益者。2009年,王志伟在静宁县八里镇开了第一家苹果销售店,不到一年,他又成立了静宁县万里果品合作社,2014年入驻淘宝、京东,2016年实现线上线下交易……“合作社去年社员分红116万元,高的拿到了30多万元,最低的也能拿4-5万元。”王志伟说,现在社内110户贫困户482名贫困人口实现了整体脱贫,通过合作社的带动,周边5000多农户户均增收3000多元,有213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正是苹果产业发展起来了,才让我们这个国贫县扶贫工作有了抓手,农民脱贫致富有了依靠。”王晓军坦言,静宁的苹果产业是静宁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历届党委政府三十年如一日坚持“一县一业”“产业扶贫”的结果。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静宁苹果总产量约76万吨,总产值35.5亿元,农民人均果业收益5500元,全县15.4万人依靠果品产业实现了稳定脱贫。
静宁果树果品研究所李建明所长介绍,静宁苹果能有今天的成就,县里在品种选育、苗木栽培、田间管理等生产技术方面下了很大功夫,2018年甘肃省第一个苹果院士工作站落户静宁,为静宁苹果产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重视品牌建设也是静宁苹果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鲍彦鹏见证了静宁苹果品牌建设的发展过程。2006年,“静宁苹果”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2011年,“静宁苹果”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2年,“静宁苹果”被国家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8年,静宁苹果品牌价值高达133.99亿元。2019年初,为了实现静宁苹果品牌高质量发展,静宁县依托国内领先的农业品牌创意团队——农本咨询,为静宁苹果出谋划策。农本咨询首席专家贾枭告诉记者:“品牌竞争的战场不在果园、不在交易市场、也不在电商和街边的店铺,而在消费者的心智。消费者买苹果时能不能想到静宁苹果,能不能一眼认出静宁苹果,能不能向亲戚朋友推荐静宁苹果,这是品牌打造的关键。
贾枭表示,农业品牌建设绝非一个标识、一句广告语的事情,农本咨询为静宁苹果制订了品牌升级、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升级的三级战略,提出了发展“省工果业”“保土果业”,开展品牌推广、渠道建设、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一系列举措,以推动静宁苹果产业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行业知名到市场知名,实现静宁苹果的市场突围;二是从产地优势到产业优势,构建静宁苹果的核心竞争力;三是从产品经济到品牌经济,一业催生多业,培育静宁在后脱贫时代的经济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