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拼多多发布2018扶贫助农年报:农产品销售额达653亿

栏目:财经    来源:和讯网    作者:笑笑    发布时间:2019-05-24 13:25   阅读量:19877   

商报讯(记者祝云燕)从毕业大学生到果农、从白领到百合园主、从高企到种木耳高手,近两年,从大都市返乡的新农人越来越多。互联网和科技的发展,正在给农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3月5日,新电商平台拼多多发布扶贫助农年报,报告显示,2018年拼多多累计带动18390名新农人,其中超过11000名为返乡人才。而过去三年来,拼多多已累积带动62000余名新农人。2018年度拼多多平台农产品(000061)及农副产品订单总额达653亿元,较2017年的196亿元同比增长233%。截至2018年底,拼多多平台注册地址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商户数量超过14万家,年订单总额达162亿元,预计带动当地物流、运营、农产品加工等新增就业岗位超过30万个,累积触达并帮扶17万建档立卡户。种种数据表明,拼多多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之一。

“拼”让农产品更好卖上海去年消费农产品11万吨

拼多多团队很早就发现,“拼”的模式能在短时间内聚集海量需求,迅速消化大批量当季农产品,解决中国农业突破“小而散”的分散化制约。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介绍:过去三年间,拼多多大力倾斜资源和技术,持续完善“拼农货”模式,打造了“农货中央处理系统”,将各类农产品在成熟期内匹配给消费者。

通过“拼农货”模式,拼多多为分散的农产品整合出了一条直达4.185亿用户的快速通道。经由这条通道,吐鲁番哈密瓜48小时就能从田间直达消费者手中,价格比批发市场还便宜;一度滞销的河南中牟大蒜,打包卖到了北京,价格只有超市的四分之一。经由这条通道,平台将全国贫困县的农田,和城市的写字楼、小区连在一起,成功建立起了一套可持续扶贫助农机制。

基于新农人主导产地农产品集聚、分级、加工、包装工作的梳理和整合,“拼农货”模式有效推动了覆盖产区实现增收,使得乡村常住人口中包括老人、妇女在内的非技能型人口,可以通过出租土地、被雇佣的方式,获得更多的收入。为了充分保障新农人及农民的收益,2018年度,拼多多累计投入86亿营销资源,持续加大关键地区农货上行扶持力度。

在这些举措下,2018年拼多多平台累计诞生13款销售百万加的冠军单品,以及超过600款销量10万加的爆款农货,孵化出一批带有地理标志的新农货品牌。销量过百万的“冠军农货”中,雪莲果、芒果、百香果、大蒜、小黄姜等名列前茅。

报告显示,一二线城市消费者的农产品及农副产品订单数累计超过9亿笔,仅上海地区便消费此类产品约11万吨,多次出现同个小区通过“拼单”方式包下一片果园的盛况。

种虚拟果园、免费吃水果

创新产品生发扶贫新力量

2018年拼多多上线多款产品尝试创新助农扶贫,其中5月上线的“多多果园”,可以让用户在线上虚拟的果园中种下树苗,并以社交、互动方式育果。果实成熟后,用户将免费收到一份由拼多多寄出的扶贫水果,其大多来自四川大凉山、新疆南疆等国家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目前,多多果园每天送出的水果已经超过100万斤,消费者种下的每一株果树,都代表着贫困地区果农有望实现增收。

拼多多扶贫助农报告显示:通过多多果园等创新产品,用户在收获快乐的同时,也自动成为了扶贫工作的一分子。截至2018年底,平台已激发数亿消费者购买来自贫困地区的农产品。

“农产品是拼多多的核心类目,对于公司而言,扶贫助农是‘本职工作’。通过首倡的‘产地直发’模式,拼多多不仅有效助力了农户的直接增收,也让城市居民以最直接的方式买到新鲜、实惠的农产品,实现了消费者、农户、平台三赢。”达达表示,在此前的基础上,拼多多将探索更多创新模式,继续扎根深度贫困地区,形成可循环的造血式扶贫机制,帮助更多贫困农户脱贫摘帽。

据悉,2019年度,拼多多“农货上行”工程建设团队将扩招500-800人,深入更多中国农产区,进一步稳固直连全国城市和农产区的“产地直发”供应链体系。“农产品上行是平台的长期核心业务,拼多多将持续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提升覆盖产区的土地价值与生产力价值,让平台直连的农户有利益、有钱赚,助力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达达表示。

热搜:扶贫,产品,产品,扶贫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拼多多发布2018扶贫助农年报:农产品销售额达653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