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一号”上的冰温保鲜集装箱。
是不是感觉进口蔬果很贵?像智利樱桃那样从南美反季节空运而来,全程冷链物流,成本之高可以想象。如果走海路,第一代普通冷藏集装箱保鲜期小于两周,第二代充氮等形式的气调冷藏集装箱也只有1个月左右保鲜期。有没有更保鲜、更保险的低成本解决方案?
在崇明长兴岛,近20条科考船的实际使用者近日上岛,在中船重工七〇四研究所基地发现:通过军民融合自主研发,代表第三代保鲜技术的冰温保鲜集装箱诞生了。带上这样的“船载冰箱”,可以让不同蔬果在各自冰点条件下“冬眠”,至少两个月都保鲜如初。这不仅能让执行远洋任务的船员在海上吃到新鲜蔬果,也能让百姓吃上更经济实惠的海运进口蔬果。
“零度保鲜”精准细分冰温点
冰温带是指0℃以下、冻结点以上的温度区间。每种蔬菜的冰点温度稍有差异,如豆角的冰温点是-2℃,而白菜是-1.5℃、番茄-0.9℃、生菜-0.4℃。在这个温度区间内,蔬菜细胞内的水分形成一种不冻液,细胞进入冬眠状态,保鲜时间随之延长。而常规冷藏集装箱,温度控制精度低,容易过冷或过热。冰温保鲜集装箱送风均匀无死角,可将环境温度精确控制在特定蔬果的冰温带,整体控温精度达±0.5℃。
这种创新保鲜模式,不同于日本通常采用的较高成本气调保鲜柜,将蔬果直接充氮分装储存。七〇四研究所热工环境部民品负责人李正谋说,气调保鲜其实运用的是惰性气体使蔬果窒息的原理。相比之下,冰温保鲜集装箱对蔬果保鲜更安全,存取货时不必担心气体泄露造成人员窒息等。
箱内57天还能保持鲜嫩水灵
对于海员而言,最不稀罕的是海鲜,最稀罕的是蔬菜。在没有冰鲜储藏的条件下,离港后五天或一周,或许还有随船携带的新鲜蔬果可吃;再往后去,每天主菜就变为冻肉、罐头等,唯一能耐久的“菜”只剩土豆。
在海洋研究领域,我国深潜作业母船“探索一号”已携冰温保鲜集装箱完成10个航次的任务。在试验中,青菜与芹菜在箱内57天时,还保持着与码头上差不多的鲜嫩水灵。这弥补了中国远海船舶补给港少、补给链短的问题。科研人员还在进一步攻关,将冰温保鲜期纪录刷新至75天,甚至100天。
相比冷库形式,与标准集装箱尺寸一模一样的冰温保鲜系统,能更灵活地按需配置,现已开始先期向国家自然资源部海洋二所提供设备,并进一步造福远洋科考队员和随船科学家,以及岛礁建设者、偏远地区驻守者等。
打通各环节实现全冰温冷链
这种集装箱式的移动冷库插电即用,吊运、装卸过程中即使断电,也能维持半个小时的恒温效果。这意味着能将蔬果从田头采摘、运输、转驳、进库、出库甚至到用户餐桌的各个环节打通,使全冰温冷链成为可能。
我国南海岛礁、西部边疆难以栽培蔬果,也无法频繁补给,当地军民的绿叶菜通常在补给后的一周内被食用完毕。使用冰温保鲜集装箱,可一次性大量补给原先无法长时间保存的蔬果。另一应用场景是包括海南三沙等的新兴岛礁旅游。作为旅游业配套,小岛如配上冰温保鲜集装箱,补给船往返次数可减少一半以上,大大降低成本。此外,比冰温保鲜集装箱更灵活的还有冰温保鲜货架,包括大型商超在内,可在普通冷库内营造小区域的冰温保鲜环境,更经济便利地实现传统冷库加装改装。任凭冷库内温度变化,冰温保鲜货架内的温度波动始终控制在±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