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同乐坊用上垃圾处理新装备打通餐厨垃圾回收利用产业链

栏目:财经    来源:东方网    作者:谷小金    发布时间:2019-03-20 11:48   阅读量:13516   

静安区海防路上的同乐坊是一家由老厂房改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也是不少游客的拍照“打卡地”。但最近几个月常有一批批参观者走进同乐坊,不是为了拍照留念,而是直奔位于园区角落的“垃圾处理站”,要看看一套能“吃”餐厨垃圾的“智能餐厨废弃物就地处理装备”——湿漉漉的餐厨垃圾被处理机“吃”进去,“吐”出来的是水以及能做绿植肥料与生物柴油的残渣与油,垃圾减量化达到90%到95%。

餐厨垃圾不出园区

在同乐坊一角的垃圾处理站内,智能餐厨废弃物就地处理装备正在悄悄工作。几分钟前,工作人员将三桶餐厨垃圾“喂”进了处理装备中,按下启动键,处理装备就自动工作了。经过内部的冲洗、搅拌、压榨、推送等一系列运作,5小时后,污水、油、残渣就会被分离出来。

“这个污水是达标污水,可直接排放到市政污水管网中;油,可以用于生产洗涤用品与作为工业用油的原料;残渣,在处理后是很好的肥料土,可以种植绿植。”同乐坊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东林军边说,边指给记者看处理装备一侧放着的三个玻璃瓶——黄澄澄的液体是油,固体是残渣,还有一罐黑色固体是残渣处理后的有机肥料。

“我们叫它们废宝,100公斤的厨余垃圾约能产生10到15公斤的废宝。”因为最近一批批园区外的参观者来参观,东林军他们想到将这些废宝展示出来,一目了然。“最近每周都有人来参观。前几天,一批北京过来的参观者在去机场前听说了我们这个项目,很感兴趣,特意挤出半小时过来参观。”

这套装备使用起来很方便,“一键式”操作。在使用前,操作人员会对收集来的餐厨垃圾用特制探测棒进行探测,主要防止一些金属物混在里面会对装备产生破坏作用。如今,同乐坊50家企业每天的餐厨垃圾全部做到不出园区。

经济社会账都划得来

一盆多肉植物、一小袋肥料土、几包有机肥,装在一只设计精美的小盒子里。这是同乐坊文化传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汤烨勍最近接受企业来访时,常送给企业负责人的“小礼物”。

“小袋子里的肥料土就是由处理装备分离的残渣处理产生的,我们把它做成了创意小礼品。”汤烨勍说,有意入驻园区的企业,看到园区进行垃圾分类后就地减量化能真实产生有用的东西,都很好奇。其实,做好垃圾分类也是对园区形象的一种提升。

“智能餐厨废弃物就地处理装备”给园区带来的不仅有社会效益,还有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东林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同乐坊每天产生餐厨垃圾300公斤以上,原来每月垃圾外运处置费用至少300元。使用了处理装备后,餐厨垃圾不再需要外运,全部就地处理。原有人工成本不增加,每天水电费用约80元,即便算上租金费用摊薄下来,全年也比过去要节省数万元。”

物业还设计了不少垃圾分类的宣传品,让园区企业与白领熟练掌握垃圾分类技巧。“处理装备刚上线的时候,我们还会经常在餐厨垃圾中探测出不该有的金属物;如今随着企业对垃圾分类知晓率的提高,金属物明显少了很多。”

形成垃圾分类生态圈

“我们能上线这台处理装备,要感谢街道的支持。”汤烨勍坦言,当初引入的时候自己心里还有点“打鼓”:效果怎么样?成本能不能摊薄?

“街道帮我们与这家处理装备企业牵线,并提供了部分租赁资金;遇到技术问题,还有街道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指导。设备运行很顺利,经济与社会效益马上就显现出来了。”汤烨勍说。

同乐坊也在积极为园区外商家服务,最近已在帮助周边小餐饮店处理餐厨垃圾,约50公斤。“其实,这套设备的处理能力为每天1000公斤餐厨垃圾,现在还‘吃不饱’。未来如果可以探索承接更多园区、企业餐厨垃圾的处理,不但能帮助其他企业解决难题,还能为同乐坊带来一定经济价值,如此也会对同乐坊物业产生更多激励效应。”江宁路街道负责人说。

这一想法并非不可能。最近,江宁社区的另一家企业也对这套装备产生了兴趣,但苦于没有合适的放置场地,这家企业对餐厨垃圾“代处理”的想法非常赞同。

为了达到垃圾减量化,企业间进行相互沟通合作正是街道乐见其成的。江宁路街道负责人说,街道正在探索生活垃圾“四圈协同”的模式。在生活圈、商业圈、办公圈等不同圈层中,精心打造一个个“示范点”,带动、辐射着圈内的其他主体。各个不同圈层的群体还可以相互借鉴经验、相互共享资源、相互化解难题,最终产生“蝴蝶效应”,形成垃圾分类的生态圈。

热搜:垃圾,装备,产业,产业,垃圾,装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同乐坊用上垃圾处理新装备打通餐厨垃圾回收利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