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国外制药巨头相继爆出计划裁员重组的消息。继11月29日拜耳(NYSE:BAY)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2万人,并出售消费者保健等部门的业务后。12月11日,经外媒报道,德国制药企业勃林格殷格翰已被证实,计划削减超过10%的法国劳动力,共327个工作岗位,其中人类健康部门裁员197个,动物健康部门裁员130个。
与此同时,法国制药巨头赛诺菲(NYSE:SNY)发言人此前于12月初亦表示,将在法国裁员670人,该计划预计在2020年底前完成。蓝鲸产经记者注意到,2016年2月,赛诺菲在法国就曾取消500个工作岗位;2018年1月下旬,赛诺菲又裁减了美国糖尿病和心血管销售团队400名员工。
目前来看,全球各大药企都处于一个转型期,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裁减人员及精简机构等战略性调整,集中力量进行创新药的研发,试图使企业运营更加高效、灵活。
事实上,这一波国际药企的瘦身裁员潮从年初就一直在不断蔓延。
2018年1月,美国制药巨头辉瑞(NYSE:PFE)停止所有阿尔兹海默症和帕金森病的新药开发,由此决定裁员300人;2018年7月,辉瑞宣布将公司重组为三块业务,基于科学的创新药品业务;专注于过专利期品牌药及仿制药、并在辉瑞内部拥有相当自主性的成熟药品业务;以及健康药物业务。
进入9、10月,裁员潮似乎进入“高峰期”。而主要的原因是削减成本,专注重点战略,聚焦公司优势业务。
9月中旬,GSK(NYSE:GSK)宣布在美国裁减650个职位,其中,包括200个内勤人员,以及450个医药代表职位。10月4日,为遏制成本效益低下的运营,GSK宣布将裁减其在英国Ulverston工厂的一半员工,GSK预计裁员347人,其中191人将在2019年6月前离职,剩余的裁员将在2020年完成。
2018年10月,辉瑞集团计划通过今年和明年年初的自愿退休和裁员,将全球员工总数减少2%,约1800人。彼时,辉瑞发言人Sally Beatty称,裁员是为了“创造更简单、更高效的结构,而不是为了节省成本”。
无独有偶,拜耳也宣布将在美国加州的一个生产基地裁减227名员工,以推动其血友病业务、提高运营效率。并且,此项裁员决定将即刻生效。
此外,据蓝鲸产经记者统计,9月期间,先后还有诺华(NYSE:NVS)、诺和诺德(NYSE:NVO)、武田制药等三家跨国药企宣布裁员总计达408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