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5月份,是草长莺飞、樱花如云的美丽季节。不过,有网友反映某5A级景区因为增加了羊驼、矮脚马等项目,赏花时总有臭味飘来,特别影响赏花的心情。不少游客认为,这类项目的引进只注重效益,不关注游客感受。由于游客反映比较强烈,目前这个项目已经被公园方叫停。
实际上,每一个景区都要对自己的特色优势有明确定位,到底是以自然风光为主,还是以人文景观、田园生活、游乐项目来吸引游客。如果以自然风光为特色,那就尽可能地发挥真山真水的优势;如果以人文景观为特色,则应充分挖掘人文内涵,把它做精做细做深做活;如果以田园生活为特色,那就将建筑、农田、水域等功能完美融合,同时可以引进小动物做亲子游乐;如果以游乐项目为特色,则应在发挥项目特色的同时做好管理工作。
引进的项目被游客认为不适宜,其中存在着两方面问题:一是项目本身与景区的定位和品位不一致,或是相违背的;二是客观上引起游客的不满,会影响到客流量,与景区原本“生财”的初衷不相符,得不偿失。因而,每一个景区都需要对自身的特色优势有清晰明确的定位,以不突破这一框架和定位为前提,再做多样化的内涵拓展,也可避免产生案例中的类似问题。
景区如何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的问题,可以用经济学和营销学原理来阐述。经济学上的比较优势理论是从国家间贸易的视角来讲如何发挥自身特色优势;营销学上的差异化战略——特色优势战略、利基市场(缝隙市场、针尖市场)理论,都是从企业视角讲怎么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由此,景区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的原则,集中做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和项目,发挥自己的差异化特色优势,力求选择客户重视的一种或多种特质,满足特定顾客群体的要求,从而在业界独树一帜,最终成为“隐形冠军”。
景区还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独特缝隙市场、针尖市场,充分抓住那些被市场中统治者或有绝对优势景区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选定一个较小的产品或服务领域,集中力量打造使其成为领先者,逐渐成为自身的持久竞争优势。
景区要打造特色优质高端品牌,就必须在做新业态、做好产品、做深体验等方面下足功夫,实现精致化管理运营。例如,有的景区引入茶艺表演,放在花树下展示,项目和景色完美融合,这既是一种很好的文化内涵拓展,也是一种做深体验游的成功尝试,同时与景区的定位和品位相互协调,完全不会引来游客的反感。
公共资源运营应当遵循“最有利于公共利益实现”这一原则,围绕这一原则,具体哪些项目可以做,哪些项目不能做,现有法律体系并没有规定得那么细致。文化旅游项目的引进往往没有明确的标准可以去遵循,需要在实践和尝试中去发现问题并及时纠偏,这样的弯路往往也不可避免。所以,景区管理者必须构建起不断试错后及时纠错的顺畅机制,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确保下次决策不出现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