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慧
9月15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保监会、中国证监会支持的“2017年金融街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人士共同讨论全球经济结构变动下的金融改革与风险防控。其中,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主要谈到“一带一路”倡议和中亚地区的投资和增长前景。他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在全球化过程当中很重要。
从2018年之后,中国将举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还有一些相应的合作和行动计划,都和“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皮萨里德斯对此表示,“这能帮助中国工业实现更好的发展,而中国有《中国制造2025》的愿景。”
皮萨里德斯认为,“一带一路”能极大降低贸易成本,并让更多的货物由中国的运载方去承担,有很多船舶所运输的货物将能转到陆路上来,没有港口的国家将会有大的收获,中亚、中东欧地区会获得非常多的投资机遇,这对于欧洲和中国的发展也很好。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在沿海地区,“一带一路”能使得投资重点转向新疆、甘肃等西北地区。“一带一路”倡议涵盖了极度缺乏基础设施、有高回报潜力的地区,但要对风险进行很好的评估和管理。
皮萨里德斯谈到“一带一路”给中亚国家会带来哪些好处。他认为,中亚国家的经济基本面很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不仅拥有地理优势,地区面积也非常大,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口又少,大概是7000万。中亚能向西连接到欧盟,向东连接到中国,南部可以连接到印度,这个地区基本成为整个版图中心的地区——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中亚国家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尤其是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而且主要的收入来源是俄罗斯,人们到俄罗斯去工作,并且把收入汇往自己的国家。另外三个国家完全依赖于油气,但现在油气的价格下降,自然资源的价格有了很大的变化,俄罗斯从之前的高油价过程中获得了很多收益,资金也从俄罗斯流向了其他国家。
“现在的技术开发能使得油价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油价很难再上升到之前的水平了,而且现在全世界有通胀的问题。”皮萨里德斯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很多机遇去推动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一点很重要,中亚国家要和中国进行政治和经济合作。
皮萨里德斯认为,“一带一路”强调在国家之间进行科技方面的合作与协调,未来会有四个潜在发展的领域,分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农业、创新和技术、绿色能源领域。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潜力是很明显的,自然资源领域的增长幅度也很快。还可以发展现代农业,因为中亚国家幅员辽阔、土地面积非常广,有些地区日照时间非常长。在创新技术领域,有比较好的教育系统,有很多工程师可以创造很多新公司。绿色能源主要是水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
他分析,东欧和美国雇用的人口占到了3%-4%,可以提供当地的食物供给,有些国家生产力比较低下,没有机械化耕作,特别是在中国的西部地区,这种情况还是比较普遍,小麦和棉花都有很大的潜力。在塔吉克斯坦有大量的土地,要么是荒漠,要么没有水源,如果能够引入机械化的话,潜力很大,比如引入联合收割机等。哈萨克斯坦在创新和技术领域扮演着领跑的角色,2017年世博会就在阿斯塔纳举行。而在绿色能源领域,乌兹别克斯坦的日照和地中海国家接近,一年有320天的光照,有非常大的太阳能发展潜力。哈萨克斯坦在绿色能源领域做了很多调研,要从传统的化石能源、碳能源转变为新能源、绿色能源。
在他看来,中亚的经济发展还需要进行改革。比如说人力资源发展,如何制定促进投资的政策等。在金融领域,小的企业很难得到融资的机会,金融业不够发达,这些与中国对比会非常明显。而且中亚的经济更多依靠国际油价涨跌,监管措施不是特别完善,需要对体制进行改革。“中亚国家的潜力非常大,但还没有进行开发,投资也是非常有风险的。”皮萨里德斯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