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聚焦毕业生“慢就业”:先锻炼能力还是先丰富阅历?

栏目:财经    来源:互联网    作者:柳暮雪    发布时间:2016-12-14 13:46   阅读量:17150   

原题目:聚焦毕业生“慢工作”:先锤炼能力还是先丰富经历?

尽管2016年毕业季已经远去,但仍有一些毕业生不焦急工作,而是选择旅游、在家陪父母和持续期待机遇自主创业等。如今,大学毕业生的“慢工作”现象日趋突出,也更加激发社会关注。

对此,智联招聘CEO郭盛在接纳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慢工作”未必是件不好的事情,关于一些学生,他们可利用“慢工作”这段时间来增长社会经历,开拓眼界。可是,也有专家否决学生“慢工作”,以为他们应当尽早工作,接纳锤炼。

聚焦毕业生“慢工作”:先锤炼能力还是先丰富经历?

资料图。中新社发 泱波 摄

现象——

并不是找不到工作,毕业生“慢工作”现象突出

“毕业后,自己究竟合适做什么?”如今,这样的迷惑存于许多大学生心中,相同也困扰着今年刚走出校园的姜力。

在工作选择上,和许多90后一样,姜力也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在找不到满意工作,而且不肯随意工作的情形下,他参加了“慢工作”一族,选择一边在家陪父母,一边渐渐考虑和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而此时,作为“慢工作”一族的资深成员、90后女孩刘英则在某事业单位实习。因为家道优渥,毕业一年多的刘英此前一直未急着找工作,其主要的“工作”是遵守父母的意愿温习考公事员,但因为近几回公事员测验连连受挫,让她决定先找份实习过渡一下,然后持续考公事员。

尽管情形各有不一样,但明显,最近几年来,和姜力、刘英一样选择“慢工作”的毕业生愈来愈多。

据媒体报道,通过比较2010至2014届大学毕业生中未工作人群散布比例,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现:最近5年,毕业半年后仍未工作的大学生比例逐步增长,“慢工作”现象愈来愈突出。另外,某网络平台今年7月公布的一份毕业季大数据报告显示,52%的95后选择找一份稳固工作,但剩下48%的人选择躲避工作。

聚焦毕业生“慢工作”:先锤炼能力还是先丰富经历?

图为招聘会现场摩肩接踵的求职者。中新社发 付美斌 摄

缘由——

为回避现实?工作不睬想、理性寻觅发展方向占主流

“慢工作”不等于不工作,那么,毕业生选择“慢工作”究竟为哪般?有概念以为,其背后既有工作形势和工作构造的影响,也有青年一代工作观念的变化。

郭盛分析,“第一,现实的问题是,有些资质其实不怎样好的大学学校里面出来的学生没有找到好工作的,致使他延迟了。第二,就是有些人意向去留学、实习或试探新的物品,发展兴致喜好。”

去年公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工作报告》曾对2014届应届毕业生做了调查,调查显示,毕业生选择“慢工作”最主要的缘由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有57.7%的受访者选择;其次是受访者希望能够 “理性寻觅发展方向,不肯意在没有找到方向前被详细工作约束”;再次是“打算自己创业”。“要考研”、“想做自在职业者”等缘由也位居前列。

明显,“慢工作”现象突出还与如今学生工作观念的转变亲密有关。薪资问题,不再是许多大学生工作的决定性要素,盼望被尊敬,工作是不是理想,他们更为重视。

日前,智联招聘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如今大学生群体理想雇主的组成要素中,排在前六位的顺次是:“尊敬员工”、“优越的收入前景”、“公正公正的用人原则”、“完善的福利待遇”、“吸惹人的企业文化”、“与员工奉献配套的薪酬报答”。值得关注的是,“尊敬员工”要素超出了“优越的收入前景”。

聚焦毕业生“慢工作”:先锤炼能力还是先丰富经历?

资料图。中新社发 张润哲 摄

概念——

工作“快”与“慢”的争议:先锤炼能力还是丰富经历?

如今,“慢工作”现象日趋突出,有专家分析,在大学生工作难的背景下,近年“慢工作”现象体现了许多人的择业观正悄然转变,不再固守“毕业即工作”的传统形式,而是更多地考虑将来规划和工作质量。可是,在家“啃老”的问题也确实存在。

那么,“慢工作”到底好不怎样好?此前,针对这一现象,社会争议陆续。有否决者批驳,倡导“慢工作”是在为那些不尽力的年轻人摆脱。教育部本月初公布数据,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估计达795万,比2016年又多出30万。在激烈的工作竞争眼前,递简历的动作慢一步都有也许错失良机,再倡导“慢工作”,岂不是把人往坑里带?

但有赞同者以为,“慢工作”已经成为工作现实的一部分,从教育主管部门到高校、家长和用人单位,应当给毕业生更多的选择。

“我否决‘慢工作’这一说法。”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工作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在接纳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大学生应当要“快工作”,有些90后比较懒惰、纪律性差,早点进入职场,才会尽快了解自己的所学及所需。

曾湘泉指出,中国教育存在理论离开实际的问题,所以,毕业生不管选择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通过进入职场,更能从中了解有关的请求及知识,并锤炼能力。

郭盛则以为,其实,“慢工作”未必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在中国的教育系统里,大学生学到了许多知识,但实际上缺乏了实习环节,缺乏能真正打开自己眼界的游学经历,包含去外国及其他地方学习的经历等。所以,有些选择“慢工作”的学生是想用半年或许一年的时间来增长自己的社会经历,增长自己的知识经历,这实际上是好事情。

郭盛也指出,“固然也有不怎样好的现象,诸如毕业生‘啃老’或许一些人因没有经济累赘而不肯意做更多的尽力。然而,我们看到的大大部分学生还是特别希望工作,还是希望朝着自己的方向尽力的,只可是,他们也许想在工作前尽量多了解、见识这个世界。

聚焦毕业生“慢工作”:先锤炼能力还是先丰富经历?

资料图。杨华峰 摄

建议——

专家称大学生工作需求专业指点

可是,不管是“慢工作”还是“快工作”,工作压力都是大学生不能够不面临的问题。

今年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部部长尹蔚民介绍,今年的高校毕业生是765万人,比去年又增加了16万人,而且中职毕业生和初高中毕业今后不再持续升学的学生大约也是这个数目。“青年的工作群体加在一起大约有1500万左右,这个压力也是特别大的。”

针对这一问题,记者留意到,最近几年来,政府部门出台了诸多政策,也开拓了许多渠道来引导大学生工作、创业。诸如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17届全国普通高级学校毕业生工作创业工作的告诉》,其中,推出部分工作新举动,鼓励高校优先向大学生开办的小微企业转移科技成果等。

有概念以为,在“互联网+”时期,政府的有关创业、工作鼓励政策都很好地贴合了时期特色,那么,社会也该跟进。

为此,有专家建议,在大学生工作观念转变的当下,处理大学生工作问题的一大急切任务是树立一支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的工作指点队伍,包含学校的工作指点人员及人力市场的工作指点人员。

热搜:就业,就业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聚焦毕业生“慢就业”:先锻炼能力还是先丰富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