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电动工具“出国记”:讲述“中国制造”的不凡“逆生长”

栏目:财经    来源:互联网    作者:子墨    发布时间:2016-09-03 05:06   阅读量:13030   

    中新社南京9月2日电 题:电开工具“出国记”:讲述“中国制造”的非凡“逆生长”

    中新社记者?朱晓颖

    泉峰集团董事长潘龙泉西装笔直,精神抖擞。这个20多年的“老外贸”,用流畅的中英文,向台下百名全球电开工具业界精英宣告:“泉峰控股,并购接收博世旗下SKIL品牌。”

    泉峰在海外,已收购德国百年工具品牌Flex,创建了花圃工具品牌EGO在北美上市。并购的美国百年品牌SKIL,将成为家族“新成员”。

    这个时刻,他悲喜交集地对一切人说,从1993年以来,我们几乎只做了电开工具这一件事,一点一滴,日昼夜夜,从3个人到全球五六千人、到产品行销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今天的泉峰,是中国电开工具行业领军者,跻身全球同行业十强之列。

    一把电开工具是如何走出国门、“手打天下”的?在位于江苏南京的泉峰总部,潘龙泉向记者胪陈企业在商场幻化中的“逆向成长”。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制造业已突起。打火机、皮具、服装、鞋袜……成批打着“Made In China”的便宜商品走向世界市场。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毕业没几年的潘龙泉,与几位年轻同伴扎身到这股外贸大潮中。

    但潘龙泉带着产品,四漫游说推销,“老外”就是不买账,恣意砍价,“三板斧”下去只剩薄利。

    在外国商店中,潘龙泉看到中国产品聚积在角落,品质不如人,根本不受人待见,争强好胜的他受了刺激,打道回府。

    “从那时起,我暗下决心,要做出中国最好的电开工具。”他说。

    为做出能让“老外”另眼相看的“中国质量”,他人习惯从制造业“逆流而下”做到贸易的套路,潘龙泉却决心从贸易“逆流而上”做制造。他组建专业团队,付出庞大财力,着手设立身质控制、测试机构。

    2000年,是泉峰向制造业进军的起点。那时,中国的电开工具厂商已有2000多家,国内竞争趋近白热化。

    随后5年,潘龙泉的公司迅猛发展。2005年,泉峰已成为中国电开工具业的“领头”企业。

    到2008年囊括全球的金融危机,珠三角、长三角很多贴牌加工的代工厂停产、倒闭。外贸依存度高的泉峰也遭到冲击。

    潘龙泉记忆深入:“每个季度,订单以20%至30%的速度下滑。全球行业成绩惨不忍闻、当年萎缩25%。”

    很多企业为“保命”紧缩产能,甚至裁人。他却在此时突击推新,“甩”出的“杀手锏”竟然是一把“电动锤子”。生死时刻出奇招,公司半年内完成止跌,又用半年,成绩大幅上升。

    “用过电钻、电锯,没见过接电的锤子吧?”潘龙泉笑着说,“屯”了好几年的研发新品“电锤系列”推向市场,马上在美国吸引大量“猎奇客”。卖断货的电锤,在生死攸关的2008年为公司博得“生计保护战”。

    “危”与“机”都没有走远。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产业革命”海潮接二连三,制造业首当其冲。

    当一些制造公司身陷价钱混战,潘龙泉将眼光逗留在欧美人的天井、花圃中,在国外打起“高价牌”。

    通过十年“忍受”和酝酿,2014年,泉峰创建花圃工具品牌EGO,推出由锂电池驱动的割草机等花圃电开工具,进入北美市场。

    这一次,20多年前“任人杀价”的旧日场景不再,潘龙泉喊出“定价话语权”:“我们的割草机,就是要比‘老外’的贵一倍以上。”缘由是各类高附加值:无浑浊、乐音小、好操控、易充电、可折叠。

    结果,简便小巧的花圃式产品一炮而红,在欧洲、澳洲高端花圃电开工具市场占住一席之地。

    也许是毕业于地球科学系的原因,潘龙泉对全球谋篇布局很“来电”。站在今天的起点再看“中国制造”,他说,今天的企业,能够依仗创新开辟抢先。今天的中国,仍需求有价值的制造业来支持。今天的全球化,不能够缺了升级版的“中国制造”。(完)

热搜:制造,制造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电动工具“出国记”:讲述“中国制造”的不凡“逆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