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中国银监会在北京召开第62场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河南银监局副局长张春、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任陈益民、中原银行常务副行长郝惊涛围绕“深化金融豫军改革助力地方经济崛起”这一主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日报、河南日报等30余家中央及省级媒体参加。
据悉,这是河南银行业首次集中亮相全国主要媒体。在当天的发布会上,“金融豫军”这一关键词更是被十多次反复提及,引发了到场记者的普遍关注。
转型发展全面提速
据河南银监局副局长张春介绍,自2013年以来,全省城商行整体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主要指标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国城商行第一梯队中有了河南身影——
中原银行于2014年12月正式对外挂牌开业,结束了河南长期没有省级法人银行的历史。目前,中原银行资产规模在全国城商行排名已升至第14位,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16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行榜中排名第210位,发展势头喜人。郑州银行成为省内首家上市的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并被银监会评为全国城商行“领头羊”银行之一。此外,焦作市商业银行更名为焦作中旅银行,成为河南省首家旅游特色银行;洛阳银行致力打造精品城商行;平顶山银行去行政化、引入战投迈出实质性步伐。
同时,农信社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全省已组建农商行58家,占全省农合机构的41.73%,去年以来,新组建农商行26家,超过前五年总和。此外,还有17家基本达到组建标准。7月29日,洛阳农商银行挂牌开业,成为全省首家由城区机构合并组建的市级农商银行,洛阳市农信办整体撤销并入新成立的洛阳农商银行,取消了行政级别,不再履行对洛阳辖内农合机构的管理职责。省农信社地市办事处改革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省联社进一步淡出行政管理、加快自身改革以及区域审计中心建设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其他地市城区机构整合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在当天的发布会现场,多家中央媒体对民间资本参与河南金融改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张春介绍,目前,河南银行业金融机构中民营资本约622亿元。按照中国银监会相关政策要求,河南银监局一直以来鼓励民营资本参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存量改造和增量改革。
“一方面,鼓励民营资本与主发起银行共同设立村镇银行。特别是鼓励本地优质涉农企业、农村种养大户投资入股村镇银行。目前,河南省村镇银行数量达到77家,覆盖88个县市,覆盖面82%,覆盖县市数、村镇银行总数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三。民营资本持有全省村镇银行股份87.84%,成为组建村镇银行的主要力量。”张春表示,另一方面,鼓励民营资本参与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组改制。2003年以来,为盘活农合机构存量资产,化解历史风险,增强银行资本实力,全省142家农合机构按照法律法规以及中国银监会相关要求,积极吸收民间资本入股农合机构,科学打造以农为主的股权结构。目前,农合机构股本金中民间资本占比超过90%。
此外,他表示,河南银监局还积极鼓励民营资本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推动了省内5家城商行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入股,目前民间资本占比近60%;鼓励民营企业自主或参与发起设立非银行金融机构。积极支持辖内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企业集团尤其是民营企业集团发起设立非银机构,宇通集团财务公司和天瑞集团财务公司的民间资本占比均已达到了100%。
精准发力支农支小
众所周知,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信社作为支持“三农”的主力军,在服务“三农”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记者的提问,省农信联社主任陈益民介绍,在支持“三农”发展方面,全省农信社重点支持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中低产田改造,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和经营主体,发展链条金融模式,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化基地、农业专业村发展,促进全省粮食生产、经济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业发展。截至7月末,全省农信社涉农贷款余额达5145.86亿元,占贷款总额的比例近90%,充分发挥了支农资金主渠道作用。
在回答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问题时,中原银行常务副行长郝惊涛介绍了该行在产品创新和优化授信方式方面的经验——自成立以来,中原银行以德国IPC调查技术为基础,整合开发了“中原微贷”十多种系列产品,包括“兴旺快贷”、“鼎好贷”、“信益贷”等,帮助全省数万小微企业快速实现了低成本融资。今年,该行创新金融产品,以融资类产品和结算类服务产品为基础,重点推进小企业“抵押贷”、“税单贷”、“续贷宝”等产品,着力开发小企业标准化产品。
“优化授信方式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效率。”郝惊涛表示,通过对授信产品的组合运用,中原银行设计了合规高效的金融服务方案,同时,该行积极与保险公司、工商联、商会、行业协会等单位开展合作,探索小微企业新型融资担保模式,并通过总行微贷部向各村镇银行输出微贷业务技术,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缺乏有效抵押品的难题。⑦5
□本报记者郭戈本报通讯员冯张伟郭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