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工地上忙碌的陇东镇困难户杨作华
灾后重建,城乡住房重建打头阵。经济条件相对宽裕的农户快马加鞭;政府兜底建房的特困户也于春节前搬进了新家;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困难户,又将如何重建新家?早日搬进新居呢?
在对灾后重建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后,宝兴县陇东镇想出了一个让该镇困难户笑逐颜开的好办法:由镇政府牵头成立由镇、村、组干部联合组成的困难户农房重建帮扶联络组,进行分片区、划区域包干,并在先行了解困难户建房实际困难后,经过与户主协商,在规定时间内,启动切实可行的重建帮扶措施。
解决资金缺口
困难户建起新房
“老杨,有施工队来修房子,你身体不好就不要在工地上忙了。”近日,在陇东镇清江村所联系困难户家的重建工地上,陇东镇党委副书记陶理与正在工地上忙碌的户主杨作华打起了招呼。“多个人手多份力,只要能早日建成新家,忙一点,我心里更踏实些。”杨作华说完又忙开了。
此时,杨作华的家已见雏形,不仅完成了基础开挖和浇筑,还开始了构造柱的钢筋制作和砖墙的修砌。不过,就在今年2月18日,当镇上的帮扶联络组来到他家时,已拆除危房的空地上,还没有任何开工的迹象,此前一直说要重建的杨作华,面露难色。
原来,自去年7月灾后重建启动以来,眼见着村里不少农户相继开始重建新家,杨作华也一度想跟上大家的重建节奏。然而因当时重建户开工相对密集,施工队不好请,散工价格也日渐看涨,囊中羞涩的杨作华碍于面子,未将自己的实际困难说出。
问明情况,负责联络该片区困难户的陶理当即返回,并在两天内拿出数套初步构想的实施方案,再次来到杨作华家。“施工队由镇上帮你请,工程费和施工材料按施工阶段,从重建补贴款中支付。”杨作华当即对这一方案表示同意,并与村上签订了《房屋修建合同》。
按照合同中的规定,政府补贴的重建款将按照杨作华新家的重建进度,统一逐次划拨到村上的专用账户中,并由村里统一支付。
“虽然看上去修房用的还是自己的钱,但如果没有这一打破常规的政策,我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搬进新家呢!”杨作华说。
叔侄联建
老人安居有保障
与杨作华的重建方式不同,清江村困难户徐尚志在帮扶联络组的协调沟通下,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重建路——与自己的侄子合户联建,从而解决了今后的安居问题。
地震前,徐尚志独自一人住在清江组3组公路一侧的山坡上,虽然已修通了直通场镇的水泥路,但近20分钟的山路对年已6旬的徐尚志来说,依然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地震后,徐尚志原本就已老旧的房屋严重受损,成了危房。加之老屋背后的山坡在地震中成了地质灾害隐患点,异地安置就成了他唯一的选择。
但异地重建的难度和成本远远超过了徐尚志经济所能承受的范围,怎么办?今年春节期间,住在山下正在重建的侄儿魏本福找到了他。“一个人是住,两个人也是住,要不我们叔侄两家一起联建,既解决我重建资金不足的问题,也能解决您的安居问题。”这一建议在经过数次商讨后,叔侄两人最终达成默契。
然而,叔侄俩也清楚地知道,若要实现这一想法,必须经过村上和县上相关部门同意后才能实施。带着忐忑的心情,元宵节后第二天,魏本福找到了陶理,说出了内心的想法。
在向上级部门咨询得到方法可行的准确回复后,3月初,陶理带上清江村党支部书记、村会计,一同来到了魏本福家中。在三方见证下,签订了《联建协议》。协议中明确规定,徐尚志的灾后补助资金由其侄子魏本福负责进行支配,魏本福在完成重建后,必须按照重建面积标准,将重建住房中的一部分,划归给徐尚志所有。
“水泥、砖、钢筋等材料都准备好了,只待补助款发下来,1个月内就能完成装修。”魏本福信心满满地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在帮扶协调组各小组的共同努力下,陇东镇的77户困难户均已全部开工重建,预计在4月20日前将全部完成主体工程。
桑锦 记者 孙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