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龙泉宝剑丨这个耳熟能详的典故,竟然暗藏了这么多的冷兵器秘密?真是令人惊叹!
上图:秦代大盾
上图:持盾的西汉步兵俑
上图:西汉铜弩机上的望山(瞄准器)刻度
上图:根据汉代骑兵俑复原的西汉持戟骑兵形象,项羽的骑兵当与之类似
上图:刑天舞干戚
而项庄和项伯舞剑,则没有手持盾牌,不然项伯也不会以身体遮蔽项庄。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在舞剑的时候会发生一些格挡动作。他们手中的剑,应当为长剑,而非青铜短剑。
另外,当樊哙闯入的时候,项羽按剑而起。即左手按住剑鞘前部起身。拔短剑不需要按剑这个动作,只有拔腰间的长剑长刀,才需要一手按住剑鞘或刀鞘。
之后的一个细节则更能说明问题:范增拔剑劈破了玉斗。
玉斗是一种玉制的酒器,正好能盛一斗酒而得名,算得上是一种大型玉器。秦汉人喜欢软玉,以最著名的软玉和田玉来说,其划痕硬度大约为6——6.5,一般的钢刀都难以在上面划出印记。而且能够劈开一个玉斗而剑不断,则需要剑不仅有很高的硬度,还要有很高的韧性。
上图:玉斗
青铜如果硬度达标,如此大力的劈砍下,不是玉碎而是剑断。如果增加铜的比例,让青铜不易断,则硬度难以达标。
综合来看,能够劈开玉斗,应当是精致的钢剑。
上图:战国时期楚国的铁制长剑
相比之下,樊哙用的剑当为短剑。在将猪肩膀放在盾牌上之后,他拔剑切肉而食,用长剑显然不便。
所以刘邦军队可能依然用的是青铜剑,或者粗糙的铸铁剑,不是钢制的长剑。青铜剑虽然能够在硬度上和钢铁媲美,无法具有钢铁的柔韧,无法做长。铸铁也是一样,太长则容易断。
而且如果是长剑的话,不需要装备大盾,只有短剑部队才热衷于大盾,比如后来的罗马剑盾兵就是典型。后来的汉军装备了长的环首刀,盾牌便慢慢变小,甚至演化为钩镶这样的多功能小盾。
上图:装备投枪和短剑的罗马刀盾兵
上图:2为装备长刀的西汉刀盾兵
另外,项羽军队的长柄武器也很精良。樊哙要进入会场,卫士两戟相交不让他过去。这种阻拦方式无论中国还是其他国家的古代非常常见,这些卫士也被称之为交戟之士。
按照常理,樊哙手里拿着盾牌,应该直接用盾牌掩护身体,从两戟之间冲进去。但是他选择撞倒一员持戟卫士。
上图:秦代戟兵形象
我猜测,当时项羽军的戟用的杆子非常精良,应当是可以承受很大横向力的积竹木柲杆。这种弹性和硬度极佳的杆子在大力的“啄”击下,会刺穿樊哙手中的木盾,顺势将其勾住,阻碍其前进。这应当也是古代以戟做军队门卫的原因。所以樊哙不敢冲撞两支戟,而是选择撞到一员卫士,趁机进入。
所以,在后来的历史中,刘邦军队也做出了很多改变。最典型的就是刘邦后来招募了娄烦族的骑射手补充自己的骑兵,和项羽的骑兵对峙。而且,刘邦还极有可能挖掘了秦始皇兵马俑,取走了里面的铁质兵器(也可能是项羽干的)补充自己的军队。
上图:汉代胡人骑兵俑(手臂为木制,已经腐烂)
当然,战争也不是谁武器装备好谁就能赢的,因为政治上和谋略上的失策,项羽最后还是一败涂地,身首异处。当然,也不能忽略武器的作用。否则鸿门宴也就不会有刘邦的认怂,项羽也会败的更快、更惨。唯武器论不对,轻视武器的作用,更不对。
来源:龙泉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