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朱元璋严禁打的15个国家之一,后成了中国一个省
古代越南(包括现广西一带)的名字叫做安南,是到了1830年才改成的“越南”这个名字的,历史上的越南长期臣服于中国,所以“安南”、“越南”这两个国名均与中国官方有关。
朱元璋对这个小地方没有什么兴趣,甚至将他列入了不准征讨的十五个地方之一。在他看来,这个地方并没有什么值得征讨的,首先这里的地理优势不好,得到这个地方不会有什么实质的收获,就算是征服了这里的百姓也不能支使他们,所以他并不想占领这里,不得不说朱元璋还是有先见之明的。
安南一直比较安定,但是在明朝初年的时候这里的局势忽然发生了变化。靖难之役的同时,越南的国王势微,被迫将王位让给了黎姓权臣。黎姓大臣把持朝政,父子两人先后称帝,为绝后患大肆屠杀前朝皇室,手段及其残忍。
黎氏登基之后肆无忌惮的打压周边小国家,还时不时的骚扰明朝边境,于是,朝廷经常会收到一些小国家前来诉苦的奏章和边境战报,朱棣自然不愿意忍气吞声,但是他爹算的账还是很清楚的,攻打安南有弊无益,所以他一直没有动兵。
但是不管皇帝想不想出兵,这时局一变可就由不得他了。
1405年的时候,安南前朝皇室陈氏来到了南京,向皇帝哭诉自己家族被黎氏篡权的事情。臣子篡权一向都是皇帝最忌惮的事情,就算朱棣自己同样是起兵篡权也不能阻止他对黎氏的厌恶。听了陈氏这么一哭,朱棣十分生气,不仅痛斥黎氏父子的行为连天地鬼神都不能容忍,还说安南的老百姓也受了奸臣蒙蔽,整个国家都是罪人!
安南哪有能力对抗明朝,一听明皇这么生气,不管是老百姓还是现有的朝廷都很害怕,赶紧上奏章请罪,表示要把陈氏迎回去继续当皇帝。
皇帝听了,觉得他们的认错态度还算不错,勉强可以接受,就派了五千精兵送陈氏回国,但是,他哪里能想到,黎氏居然在陈氏回国的路上设了埋伏,整整安排了十万人来偷袭这五千人。结果陈氏后裔以及护送他们的五千精兵全部被灭,无人生还!
朱棣听说之后自己愤怒异常,这简直就是在打他的脸,也在打整个大明王朝的脸。
结果没有人再管先帝的教诲了,皇帝要出兵讨伐安南朝野上下没有人反对,这是兴师问罪嘛!
朱棣戎马一生,手底下的兵个个儿都是有真才实干的,而且他们又刚刚经历过靖难之役,所以对付一个小小的安南还是不在话下的。1406年,一支号称八十万大军的明军赶到了安南,轻松地攻下了安南的都城。
眼看形势不对,黎氏父子自知惹怒了明皇,于是赶紧跑路。而百姓们一看明军这么厉害,原来的王室被灭了门,现在的王族又逃跑了,于是直接就向明朝投降,并且希望能够纳入明朝的版图。
永乐皇帝当然高高兴兴的接受了安南百姓的请愿,他派了八十万大军南征,怎么可能是仅仅为了出口气呢!麻雀大小都是肉,版图增加一点是一点嘛!但是这个地方并没有从此就完全成为我们的领土。
安南臣服之后,明朝总共收服了百姓三百二十万,安南也从此成为了一个地方行政单位,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省。确实,这里的人口不怎么多,对于国家来说也没有什么大用处。
不过这个地方虽然愿意学习我们的文化礼仪,但是他们并不甘心沦为我们的郡县,之前的臣服也是被迫为之,可见安南人的奸诈之处。从被攻占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当地一直不断地涌现反对势力,想要自立门户。明朝的军队为了镇压他们也耗费了不少精力,多次派兵征讨反复作战才能维持住统治。
朱棣死后,新继任的皇帝明宣宗不愿意再费力气管理这个不安分的地方,他是个守成的皇帝,虽然没有能力建立什么丰功伟绩,但是也是一个能听大臣劝的老实人,所以,大臣一劝他就让驻扎在安南的军队撤回来了。
于是在1427年,驻扎安南的军队撤回,皇帝也下令废除了交趾布政司。
根据估计,明朝占领安南之后,每年至少要花费三百万两以上的军费,但是收回的赋税寥寥无几,最好的年头不过七万两白银,根本不够供养军队的。占领安南的这二十多年明朝可是花了大价钱啊,长远下去朝廷的财政肯定会受影响,所以皇帝放弃安南的行为并没有给国家带来损失,反而减轻了国家负担。
没了军队,明朝不再需要每年支付大笔的军费,安南也成为了藩属国,有了自己的自由,可谓一举两得。
但是后来想想,当年的明宣宗做此决定到底是对是错呢?历史毕竟是历史,孰是孰非只有待后人评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