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陈传席:后人会看不起我们这一代的书法

栏目:企业    来源:中华网    作者:如思    发布时间:2017-06-15 09:34   阅读量:6678   
陈传席:后人会看不起我们这一代的书法

后人会看不起我们这一代的书法

_陈传席

如今很多人以书法为业,天天练字,而中国有几十万人、上百万人号称“书法家”。那么,书法就是这样练出来的吗?天天练字就可以成为书法家吗? 社会真需要这么多书法家吗?当代的书法创作形式繁多,搞得人有些眼花缭乱,但是哪种风格才是好的呢?应该怎么看待今天的书法艺术?当代书法艺术界可不可能产生大师?

陈传席:后人会看不起我们这一代的书法

陈传席是艺术史论研究方面的专家,常常语出惊人。那么,在这位敢讲真话的学者与批评家眼中,关于当今与书法有关的种种现象以及相关审美、批评等问题,又有着怎样不同的答案呢?

字写好就对了,成书法家就错了

在汉代写过《非草书》的赵壹,就曾经表述过这样的观点,那就是书法写好了对国家没什么好处,与治理地方也没有什么关系,没有必要花很大工夫。其实任何人都应该把字写好,可一旦都变成书法家,对于整个时代就是个悲剧了。搞经济建设,人越多越好,对于书法来说,我们不需要那么多人写字。

当年有识之士,像郑振铎等曾经强烈反对过成立书法家协会,理由是书法是每个人都应该会的,没有必要成立一个协会。现在不仅成立了中国书协,而且与美协并立,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如果油画、国画都独立了,美协还有什么用?从发挥的实际作用看,也不理想。

陈传席:后人会看不起我们这一代的书法

书法是小道,可没气质就是学不好

书法,我认为就是小道,是小技巧,但是需要大方面的支撑,没有相当的气质,你就是学不好。

大家都知道王羲之的故事,在宰相来选驸马的时候,王羲之做了什么?袒腹东床!结果留下了东床驸马的成语。说明了王羲之本人的气质,是很率真的一个人。

再看王羲之的儿子。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其中王献之的字写得最好。王献之在魏晋风度的影响之下,所具有的气质风度是非常有典型性的。有这么一个例子,说王献之与王羲之的另一个儿子王徽之在屋里聊天,家里失火,王徽之连鞋也顾不得穿,逃了出去,王献之却“神色恬然,徐呼左右扶出”。别人讲风度都是偶尔讲一讲,只有王献之深入骨髓。有这样的气质才有他的书法。

技巧这东西,半天可以讲完,说起来容易,练起来很不容易。而我们书法既要讲技巧,又不是光讲技巧。老是在技巧上下工夫,就会走向歪门邪道。字要写得好,一定是技巧与气质、风度、学识多方面的结合。

现在很多人不读书,不看报,不关心国家大事,胸无点墨,写出字来就很小气。胸怀世界和就琢磨着赚两个小钱,在笔下流露出来的艺术境界形同天壤。技巧已经够了,需要的是把传统的东西认真读过,然后融化到自己的性情当中。

陈传席:后人会看不起我们这一代的书法

艺术是什么?艺术是意识形态,是意识形之于态。颜真卿人怎么样,我们不了解,但看他的字,就知他的性格。李白怎么样,我们也不了解,但看他豪放的诗,没有胸怀的人是写不出来的。

书法就是要继承,没有继承就没有书法

现代人当书法家,不要动不动就创新,能把传统继承好就不错了。你看赵孟一辈子学“王字”,没有创新,仍然成了优秀的书法家。中国是以继承传统而闻名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一脉相承,像繁体字、隶书等,现在都认识,因为传承没有中断。德国曾有一位很有钱的老太太,她在临死的时候要把钱捐给中国,理由是什么?就是因为她认为,世界上只有中国坚持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没有中断。如果说中国是一个有特色的国家,这种特色就是继承。对于书法,尤其要讲继承,没有继承就没有书法。

那特色怎么出来呢?应该说你写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有特色了,就像于右任的字,没有故意去创新,自然也有特色了。

陈传席:后人会看不起我们这一代的书法

什么是好的书法作品

什么是好的书法作品?好的书法作品看什么?就是看格调。这个既玄也不玄,格调、气息,懂书法的人一眼就看出来了,书法的品位高低最终就是格调的问题,说到底就是书法家胸怀的问题。

而要想看得懂,就要听人讲,就要多看,由浅入深,读得多渐渐就懂了。你读通读透了就明白书法的审美,读不透就出笑话。

中国的哲学就是这样,比如画画,画像很容易,画不像就不容易,像未必好,不像也许更好,但也许很差;丑怪可能是真的丑怪,也许又不是真的丑怪……这些过去的人都懂,都知道怎么看,今天的现代人不懂,就得学习。

陈传席:后人会看不起我们这一代的书法

书法需要正大气象

书法是精神的外化,一气呵成,你摆技巧不行。任何艺术没有技巧不行,但技巧太多了,又不能成为高的艺术。前几年,我最早提出了一个观点,也是书法审美的评判标准,叫做“正大气象”。好的书法作品要有正大书风。你看王羲之、颜真卿、赵孟,你看苏、黄、米、蔡,哪一个不是正大气象?这种正大气象,在唐代以后,其实就一天不如一天。你看汉代石刻的小狗、小羊,都很有内涵,到了明清,石狮子都跟猫一样,还抱一个绣球。你看唐代颜真卿的字、李白的诗、杜甫的诗、张旭的草书,全都是大气象。你再看现在的书法,到处都是斜斜倒倒、歪歪扭扭,这反映了风气不正。

书法不可能成为一种专业,但它是“非专业职业”。什么叫“非专业职业”?就是说它是在做一门学问,但又不是职业,不是什么都不干、天天写字就可以把字写好的。我们看历史上,王羲之是右将军,国之栋梁,颜真卿是平原太守,苏东坡也是政府要员,他们都是一生在忙,哪里是天天专门就写字?在历史上哪里有专业的书法家?

我们的哲学系统和西方是不同的,我们的书法也好,医学也好,都是文化,西方是技术。我们的中医可以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这是西方医学所不能理解的。而书法,我们的书法家不是专门写书法的,属于秀才学先生――一夜成,因为有文化做基础。

陈传席:后人会看不起我们这一代的书法

人家决不会花钱买你最能代表中国文化传统的东西

书法艺术的没落,这里面有市场经济导致写字人浮躁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国外文化侵入对于我们的影响。比如说,美国人开始买我们书法的时候,他买谁的作品?当时林散之的字只卖15块钱,林散之写了80年的字,功夫相当了得,但是美国人不买,他买了一个不懂书法的年轻人的字。这个年轻人把墨往宣纸上一泼,美国人一看:好!美国人花了多少钱买他的字呢?1万美金。林散之80年练字是l5块钱,往纸上一泼是1万美金……这种影响会带动10万到l00万写字的人。

这是因为美国自己没有文化传统,人家花点钱买文化的政策,人家决不会花钱买你最能代表中国文化传统的东西。

曾经有5个美国的教授到中国讲学,谈到现代派艺术,他们非常负责任地说,通过调查,美国真正搞现代派艺术的只有5%,而且是有人支持的。美国收藏家收藏现代派艺术的数字是零。美国教授承认其中的阴谋,因为美国没有传统,没有敦煌,没有巴黎,让艺术中心转到美国是不可能的。于是他们提出观点,花钱让理论家写文章,说现在架上的艺术已经过时了,于是搞行为艺术。我们的年轻人不懂得这些,就跟着一哄而上,其实他们是在引导你跟他们学。

书法要是让人看不懂,那就错了。就是写字嘛,为什么会叫人看不懂?有的人不认识草书,以为草书可以乱写,实际上草书有草书的规矩,你写错了一个字马上就看得出来。文人的艺术作品里有文化、有道理。

陈传席:后人会看不起我们这一代的书法

中国书法批评传统最尚气节,可今天没有了

现在有观点说,没有真正的书法批评家,都成了“表扬家”了,是这样吧?这是社会风气使然。想当年,鲁迅骂梁实秋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骂得多厉害,结果梁实秋没到法院告鲁迅,也没变成狗,后来过得很好,也没怎么样。今天的批评界,批评的人没有鲁迅的胆量,被批评的人没有梁实秋的胸怀,急了还会告你一下。作为媒体,对于直言的批评也不敢用。这样的情况之下,不可能出现大的批评家。

我曾经在报纸上发表一些文章,讲了些真话,我觉得讲真话是应该的,不应该讲假话,可朋友们见了我跟我说:“不错,你敢讲真话。”讲几句真话好像成了很了不得的事情。实际上,我讲的更真的真话都已经被删掉了。中国传统中最为崇尚的就是气节,这却是今天文人所缺乏的。

陈传席:后人会看不起我们这一代的书法

吴冠中的字只能成为笑柄

吴冠中写的字根本就不叫书法,歪门邪道,非常恶心,是外行胡搞。混淆书法与绘画的界限,中国书法要朝这个方向发展就完了。

他对于西方色彩下过工夫,对于世界惟一的中国书法,下过工夫吗?没下过工夫怎么行呢?没有功力怎么行呢?就想成为一代书法家,开一代风气,异想天开只能成为笑柄。吴冠中的字只能让想赚钱的人高兴,让艺术界的人感觉悲哀。艺术要美,最基本的东西不能没有。这个艺术,就好像人之称之为人,狗之称之为狗,是有界限的。

这个界限,最早没有,后来有了。有了界限就不能乱来,因为有界限是对的。绘画、书法都有自己最基本的东西,基本东西是不能破坏的。就像说,一个教授不像个教授,是他属于教授的基本的东西缺了;说这个人不是人,那是他基本的东西――道德没有了。

陈传席:后人会看不起我们这一代的书法

后来人会鄙薄我们这一代

现在书法的传统没有断,只是在文化积淀阶段。等经济发展了,一些人有了空闲,工作之余练练字,不是为了出名,也不是为了卖字,浮躁之风被去掉了,出于兴趣,加上文化积淀,自然造化把天地灵气赋到某些人身上,就会有大的书法家出来。这可能在一代人或者两代人之后才会有,现在是低潮时期,这种虚假繁荣还不如不繁荣。现在就是有灵气赋在谁身上,也会被市场泯灭。

我相信我们的后来人会鄙薄我们,大部分人会看不起我们这一代,可也正是我们的积淀奠定了基础,我们留下了书法延续的种子。

(口述/陈传席;整理/韩涧明、孔祥祥;来源:《中国收藏》)

陈传席:后人会看不起我们这一代的书法

陈传席:有些人越画越差是因为文化底子差

来源:人民网

近日,著名美术史论家、美术评论家陈传席先生在接受人民网-艺术收藏频道采访时指出,中国画传统:一个是书法,线条是书法线条,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标准是得拥有国学基础。

陈先生认为:中国画有自己的一套语言,西方很多著名的艺术家都是学习了中国画的语言而成功的,毕加索临摹齐白石的作品临了二十多本。如果中国画没有了,西方绘画也不能发展。

连外国人都讲“中国的艺术是哲学的,外国的艺术是科学的”。既然是哲学的,是形而上的,那么学好中国画就要读书,不读书是不行的。有些人是越画越差,虽然技巧越来越好,但是没有文化底蕴也不行,技法、构图都没问题,就是没有看头。为什么没有看头呢?没有中国国学的底子,肚里没有墨水,画出来就不行!

陈先生认为,艺术是自我表现的,你是什么样的人画出来就是什么样的。没有文化想表现出来有文化是不可能的。就像有个故事讲的:一个书生写不出文章,很苦恼地说:写文章跟女人生孩子不一样,女人生孩子,肚子里本来就有孩子,而文章要想写出来也需要肚子里有“货”才行。

陈传席:后人会看不起我们这一代的书法

没有传统文化就表现出“没有传统文化”,有传统文化就表现出“有传统文化”。 有些人一开始画得好,后来画不好,是因为年轻本身有朝气,就像女孩子,十八九岁人生最美好的时候,怎么样都好看,可是年长了如果没有文化内涵,就会失去那种灵气。而齐白石、黄宾虹等这些大师越画越好,是因为他们本身的文化底蕴支撑,黄宾虹的国学基础很了得。

陈传席:后人会看不起我们这一代的书法
热搜:书法,书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陈传席:后人会看不起我们这一代的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