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光绪帝的密诏是怎样诞生的?

栏目:企业    来源:互联网    作者:樊华    发布时间:2017-06-12 10:48   阅读量:17189   

原标题:光绪帝的密诏是怎样诞生的?

(光绪皇帝)

(此篇接上篇《慈禧与光绪为何发生言辞冲突?》)

皇太后的愤怒终于勾起了光绪帝的满腹委屈,他边哭边说:“时事至此,敌骄民困,不可不更张以救,祖宗在亦必自变法。臣宁变祖宗之法,不忍弃祖宗之民、失祖宗之地,为天下后人笑,而负祖宗及太后之付托也。”

光绪帝的哭诉与辩解自有道理,但在皇太后看来无疑有点不听话,心中懊恼可想而知。皇上循例礼节性陪同皇太后在乐寿堂吃完晚饭后,二人不欢而散。光绪帝根本无时间也无心情向皇太后提及在内廷开懋勤殿的事情,极其郁闷返回寓所玉澜堂。

皇太后和皇上9月14日晚间言语冲突仅仅在政策层面,不会因此影响他们母子之间的感情。皇上虽然当面对皇太后有所辩解甚至有顶撞,但事实上他回到寓所就有所反省。光绪帝想了很多也想得很苦。他虽然对皇太后的误解感到委屈,但他依然认为皇太后是大清王朝的靠山,是大清政治的最后把握者,他期待有重臣能够从中斡旋,期待皇太后在明了真相后的谅解。他曾设想请满洲贵族中最有权势与威望的重臣出面协调,向皇太后解释他之所以如此不顾后果推动新政的苦衷。可惜的是,满洲贵族中最具权势与威望的恭亲王奕?已经去世,而庆亲王奕劻已与皇太后疏远,端王载漪兄弟及各王公大臣对于新政多有不同看法,指望他们到皇太后面前进行解释只能是越描越黑。

至上的皇帝真的成了孤家寡人,无奈中他只好求助于颇通世故人情的新任军机章京杨锐,希望杨锐能为他出个主意。不料却因此引发后来一系列大变故。主意未成,却把自己给绕了进去。

光绪帝之所以看重杨锐,主要是因为杨锐在新任四军机章京中最为持重与稳健,而且具有张之洞的背景,是张之洞重要亲信之一。而张之洞又是清廷政治格局中慈禧皇太后最为信赖和最为倚重的汉人重臣。所以,当光绪帝考虑寻找满洲贵族重臣出面协调与皇太后关系而无法实现时,他想到找杨锐谈谈,这其中未尝不具有请求张之洞出面协调的深层意义。

杨锐与皇帝见面的细节已经不可能复原了,时间应该在两宫言语冲突当晚或第二天。当皇帝将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描述出来,请求杨锐出主意想办法,不料却遭到杨锐断然拒绝。杨锐的理由正大光明:“此陛下家事,当与大臣谋之。臣人微言轻,徒取罪戾,无益也。”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

持重的杨锐当然知道大清王朝历来规矩,他不愿因此而介入最高统治层内部纠纷,他觉得凭借皇帝自己的努力,按照大清王朝成例,由大臣们尤其是满洲贵族内部协调,应该不难化解两宫心结。

杨锐的拒绝主要应该是基于对清廷旧有体制的恐惧,清廷旧例严格禁止官员议论、介入皇族内部的纠纷,特别是汉大臣更无权干预皇族内部事务。这是体制使然。或许为了克服杨锐这一恐惧心理,光绪帝特别向杨锐下了一份密诏,以便杨锐将来因此而获罪时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解脱,这应该是光绪帝9月15日向杨锐颁发密诏的背景与真实原因,否则他们既然当面谈过,何须密诏?

光绪帝的这份密诏在当时并不为几个人所知道,甚至可以肯定地说,林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当时都没有看到过这份密诏原件,所以在1898年秋天政治逆转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转述这份密诏文字之所以不同,并不是康有为等人有意窜改,而是他们确实没有看到过这份密诏原件,只是听到过杨锐的转述而已。这份密诏只是留给杨锐或杨家的一个凭据,但这份密诏内容在政治逆转后通过不同渠道进行转述与解读的过程中又发生了理解方面的误差,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政治发展,其实如果仔细研读密诏原文,事情并不那么复杂。诏曰:

近来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并不欲将此輩老谬昏庸之大臣罢黜,而登用英勇通达之人,令其议政,以为恐失人心。虽经朕累次降旨整饬,而并且有随时几谏之事,但圣意坚定,终恐无济于事。即如十九日朱谕,皇太后已以为过重,故不得不徐图之,此近来之实在为难情形也。朕亦岂不知中国积弱不振至于阽危,皆由此辈所误。但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将旧法尽变而尽黜此辈昏庸之人,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他?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可以渐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进英勇通达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強,而又不致有拂圣意?尔等与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及诸同志等妥速筹商,密缮封奏,由军机大臣代递,候朕熟思审处,再行办理。朕实不胜紧急翘盼之至。特谕。

(慈禧太后画像)

从这份密诏可以得出几点启示:

一、光绪帝与皇太后9月14日言语冲突并无根本利害冲突,其实质只是那些被罢黜的“老谬昏庸”大臣在皇太后面前哭诉引发的,皇太后从来愿意做好人,总来愿意以慈善面貌示人,所以她容不得皇亲国戚在她面前哭诉,因此她善意提醒皇上今后处理人事问题应该更谨慎更小心,不要动辄罢黜这些大臣,以免闹得人心惶惶。

二、在提拔汉人政治新锐方面,皇太后建议皇帝要谨慎,要防止那些政治小人或政治野心家乘此机会步入政治高层,以免贻祸将来。

三、对于一、二两点,皇上曾与皇太后进行沟通,但皇太后以为这是政策底线,不容讨论,而光绪帝却觉得如果不能在这两个方面有所突破,未来的改革便很难进行。他目前的苦闷,也即需要杨锐等人所思考的问题是,怎样既能在这两个方面有所突破,又不至因此有违皇太后的意思。

由此可见,9月14日皇太后和皇上的言辞冲突可能因为后来的政治发展而被无限扩大,其真实情况可能并没有那么严重。

热搜: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光绪帝的密诏是怎样诞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