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二战中已经远去,但当年德军战力爆表的原因,还远没过时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近现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全面战争,抛开所有的技战术装备和国家之间的博弈来谈,具体的来看各个主要参战国家的士兵战斗力的看法,却鲜少有人谈起。
当然军迷之中也有诸多阵营,如美军迷、德军迷、苏军迷、国军迷,或许也有那么几个脑洞比较奇怪的日军迷。但对比大战中的各大战场,诸多大的战役,论起士兵的战斗力恐怕是众口一词肯定是德军最强悍。有数据显示,在欧洲战场,击毙一名德军士兵,东线的苏军要付出十个人的代价,在西线,惜命的美英盟军也需要付出四条人命的代价。
说完数据再来看看具体的战役,比如苏德战场上的基辅战役,苏军阵亡和被俘虏人数达到了六十万,而德军付出的代价连零头都不到。曾经有位历史学者戏称,如果德军的战斗力是一百,那日军就是一,意大利军队就是负一百。当然这算是笑谈,但是从诺门坎战役的结果来看日军和苏军战斗力相比确实有差距,但是日本士兵的凶残强悍也是人所共知的,至于意大利嘛………只能说应该是跑错了片场,他们还是适合做点意大利面,踢个足球什么的。
书归正传,说回正题。德军是几乎以一己之力同时面对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世界上领土和殖民地最多的国家、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庞大的国家这三架大马车,还能取得如此反差巨大的交换比。德国人是不是太能打仗了?那么德军士兵究竟为什么如此能战斗呢?
一、战略战术惊世界
军事是一门学问,是一门科学的学问,有他的固定的战争规律在,而交战各方谁能够充分的运用战略战术并且革新和创造新的战略战术那谁就是最有战斗力的。举个例子说,为什么说拿破仑是欧洲近代史上的军事奇才?不是因为他特别能冲锋陷阵,而是因为以拿破仑为代表的法军军事统帅们创造了当时最为先进和合乎时宜的作战方法,比如拿破仑对于炮兵的创造性使用和促进炮兵单独成军。而德国人在这方面做的相当棒。
先从陆地上说起,德军的初试锋芒可以说是出征波兰,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视着波兰正在发生的事情,英法联军也严阵以待,在这些一战时期锤炼出来的军事强国眼中就是等着德军和波兰军队互相撕扯战线,继续进行阵地战或者是堑壕战嘛。
但是德军一出手就让所有人惊掉了下巴,天上的斯图卡轰炸机和bf109呼啸着冲向敌军的主要军事目标夺得制空权,陆地上坦克和摩托化步兵组成的机械化兵团狂飙突进,迅速攻击和破坏重要军事据点,步兵也快速机动跟在装甲部队之后犁平战场,战争在空中、在陆地、 在海上、在每一个地点,战争开始变得立体,所有可能的方向都遭到了德军的攻击。
于是思想僵化的波兰军队虽说是英勇抵抗但是无奈技不如人,直接给德军的闪击战打蒙了。
再来看所谓的欧陆第一军事强国法国。法国人在战前耗费巨资修建了马其诺防线,在德法边境上横亘千里,这是钢筋水泥外加各类火力点组织起来的大刺猬,就看你德国人怎么打。
其实德军一开始进攻法国的计划是一战时期施利芬计划的翻版,无非是兵分两路,一路从比利时打,一路从德法边境。但是当时参谋部的一位大才曼施坦因提了不同意见。还这么打,是不是彪?一站就是这个计划没执行好,难道就是为了让人知道咱德国人认死理吗?
于是在看施坦因的计划里变成了以偏师挂着集团军的牌子和法军的马其诺防线硬刚,而在北面则通过人迹罕至的大面积森林沼泽地带阿登地区直插法国腹地,一鼓作气拿下巴黎。
这法子新奇又大胆,且不说正面战场的残破的集团军能否挡住法军,这阿登森林气候地形恶劣,机械化部队能否快速展开都是问题,两路之中有一路败绩都将会面临两面夹击的巨大被动。但是这个计划受到了希特勒的赏识,于是在这种崭新的钳形攻势和向心突破战术下,英法联军迅速被赶下了海,一战里跟德国纠缠了好几年的法国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战败投降。而从整个二战这个时间维度上来说,德军率先对于战略战术思想的革新是领先一步的。
二、德国制造良心制造
现在经常能够看到一些美国电影,例如苍穹之顶,科幻故事展开的背景即是纳粹帝国的黑科技,这是史学家们和军事研究者们共同认知的道理,德军的技术装备力量确实是足够先进的。例如导弹的发明,潜艇的发明,通用机枪的发扬光大,对于战斗机、歼击机、截击机等空军技术装备的革新性发展。
不说别的例子,以虎式坦克来说,虎式创造的战绩是同时代无论是苏军坦克还是英美盟军坦克都无法比拟的,不管是优良的性能还是强大的杀伤力都领先于同代的敌军坦克。例如一辆虎式曾经创造过在10公里之外一炮击飞t-34坦克的战例,而苏联红军在面对虎式坦克时也只有靠数量,以群殴方法对阵虎式。而虎式坦克正是德军在整个二战期间技术装备力量的缩影,即使到了今天,德国人制造的各类精密机械依然是在世界上能够做到独占鳌头的。
三、绵长军事传统和单兵素质优秀
一切战争归根结底是人之间的战争,而战争的决定性力量归根结底也是人本身。那么论到人身上,德军的单兵素质和德军军官的指挥水平如何呢?这个也有共识,能打,非同一般的能打。即使是在《帝国陷落》这部讲述第三帝国末日的电影里依然能够见到战斗力强悍的希特勒少年团的小小士兵们,虽然年纪小但是也是悍不畏死,战力爆表,每每蹲在陷坑或者埋伏在楼层上一个不注意就是一发反坦克导弹报销了苏军一辆战车。而在整个大战期间,德军之中也出现了无数悍将,或者是绝代智将。
如主持闪击法国的曼施坦因元帅,他不只是参谋型军官,决断力也是无比准确。例如在苏德战争中德军已处下风的大战略态势下,在德军统帅部悬着心时一样要打哈尔科夫战役,在苏联人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给了苏军一个马趴,以一个残破的集团军消灭了两倍以上的苏联红军。
再比如大名鼎鼎的沙漠之狐隆美尔,其实隆美尔的盛名之下有些稍微其实难副。比如非洲军团在长期时间里只有三个德军师数万人的兵力,而隆美尔则需要抗击的英国军队是在十万以上,别说意大利人,意大利人等着投降呢,除了拖后腿没别的用处。
那么为何德军之中出现了如此多的名将智将,除了所谓的这些将领本人的天纵英才之外,德国人本身的均是传统发挥着强大作用。现代德国是直接继承自普鲁士,而普鲁士则是军国主义的源头,一位西方历史学家这么说,别的国家是拥有军队的国家,而普鲁士则是拥有国家的军队。
这个斯巴达式的邦国锻造出来了大名鼎鼎的普鲁士军官团这一团体,他们代代从军或者是从政,别说是什么将门虎子了,人家八代祖宗都是当兵的,血液里就躺着当兵打仗的血液。
而基层军官的培养也有完备的现代军事教育体制。并且希特勒在上台之后为了秘密扩军备战,建立起来了完备的义务兵役制度和预备役制度,明面上不能扩充军队总数,但是遍布全国的青年夏令营和少年夏令营永远离不开军事这个大主题。在《第三帝国的兴亡》这本书里还有记载来表述这些夏令营和预备役训练从占领国迁移到德国本土的记载。
四、经济产能的全面运转
《孙子兵法》上说: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这段兵法直接点名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共性,打仗就是打钱,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一战中俄国和德国为什么崩盘,就是因为战争旷日持久,打的国内经济崩溃才闹起了革命。德军战力如此强大自然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那就来看看这支撑,希特勒上台发迹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德国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造成的整个德国经济崩溃。但是希特勒上台之后,通过强力整合国家经济,上马大型工程,大力开发军事工业,以政府为保险机构制造大量就业机会,直接扭转了德国的经济形势,并且直接一举两得,不仅是德国人能上班了,大量的军事装备也得以产出。
并且德国经济几乎是打了一针强心针,迅速复苏,到1940年德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561亿美圆,仅仅排在美国和苏联之后。而军事工业生产开始全面的运转,其军火产量在1939年就已经超过英法之和,再加上占领区的军火产量,以及德国对于占领区的强力压榨,德军在二战的爆发阶段时,是当之无愧的大金主。当然等到美国和苏联参战之后,德军的经济实力开始处于劣势,并且在盟军的大轰炸之后,开始经济崩溃,最终走向覆灭。
当然那场战争早已经是江河远去,人类历史上再不会有如此规模庞大的大规模相互厮杀,但是德国血淋淋的教训,应当是后发国家们如何实现和平崛起的宝贵经验。德军当年创造出来的惊人战斗力也值得每个军事强国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