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此人既参加安史之乱又为唐朝平叛,竟然是个外国人
【一二二三 写正史的工科硕士】
文:李彦
欢迎转载分享 盗文抄袭必究!
唐军武士图
唐朝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他的历史地位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但不禁引人深思的是唐朝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影响力极强的帝国。我想文化的包容性是其盛强的关键因素之一,正如当今超级大国美国,以各种方式吸纳接受世界上最顶尖的人才,长期保持着文化创新发展的活力。
唐朝发展强大的历程之中,也有许多外族精英为其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此前笔者曾写过为大唐抵御吐蕃的百济名将黑齿常之,今天笔者为大家讲述则是另一位漠北勇士尚可孤。
唐朝疆域图
1
尚可孤此前一直生活在唐朝羁縻都督府附近,相传他是鲜卑族宇文部族人,而后在天宝末年南投唐军,先后隶属于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平卢节度使史思明。尚可孤以一外族身份进入唐军便能成为中高层军官,他此前也应该是一方部落首领。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联合史思明以“忧国之危”、讨伐杨国忠之名起兵造反,一月之余便占据中原北方大部,东都洛阳也随后沦陷。尚可孤作为安禄山等人的部将,身不由己只能被挟裹其中,但这段经历无论《新旧唐书》还是《资治通鉴》均语焉不详。
安史之乱:唐朝盛时终结的号角声
尚可孤到底是否真心叛乱我们无从得知,但他在安史之乱的五年后即上元年间脱离叛军、归顺朝廷,可见其至少仍一心向唐。唐肃宗听闻消息后大喜,立即封其为左威卫大将军,同时命其统帅神策军一部。
此时的神策军随后演变为唐朝的禁卫军,由唐肃宗最为信任的大宦官鱼朝恩统帅,鱼朝恩虽然在历史上争议较大,但其在平定安史之乱以及维护唐廷稳定的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更为难得是鱼朝恩见到尚可孤后便十分欣喜,甚至收起为义子,令其以鱼为姓,统帅三千神策军驻扎扶风镇。
2
尚可孤能够在安史叛军以及鱼朝恩手下颇受赏识,此外又能看清形势适时投靠朝廷,可见其战略目光不差,为人应该相当聪明。唐代宗大历五年,鱼朝恩失势被杀,但他的倒台却对尚可孤的仕途毫无影响,代宗为了拉拢尚可孤甚至对其赐予国姓,可见恩宠有加。
为大唐中兴打下基础的唐德宗李适
而后唐德宗建中四年七月,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称王作乱,德宗立即想起尚可孤恢复其原名,加封其为御史中丞、荆襄应援淮西使,命其率领神策军前往平叛。尚可孤不负所托、屡战屡胜,迫使李希烈内部发生动乱。
然而就在当年,长安城附近发生了一件足以影响唐朝军事制度的大事件,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竟然煽动前往防御吐蕃的士兵发动叛乱,而此时的神策军正在外叛乱,无兵可用的唐德宗仓皇之下逃奔至奉天,同时立即下令李晟、尚可孤等将回军平叛。名将李晟被德宗命为神策行营节度使,尚可孤则为其手下前锋,这次平叛也是两位名将的首次合作,均给彼此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唐朝中期一代战神李晟
李晟对尚可孤的忠勇极为认可,多次将抗敌重任交给他,尚可孤也不负众望,仅率三千兵众迎击数倍于己的敌人,同时斩杀叛军大将仇敬。兴元元年即泾原兵变第二年,副帅李晟汇集尚可孤、骆元光等各路勤王兵马,于当年五月令尚可孤担任先锋突入长安城。回到长安的唐德宗大喜过望,尚可孤也因功进爵冯翊郡王。
3
尚可孤性格沉稳不多言语,屡立大功也从未自傲,且军令严整,作为他的顶头上司的李晟多次对其陈赞有加。
然而大唐此时正处多事之秋,唐德宗又疑心极重,再次重用宦官致使君臣不一,政令不达,各地节度使屡叛不止,纵然李晟等爱国将领拼死守护仍回天乏术。泾原兵变后期本立下大功的河中节度使李怀光,因为朝臣权臣的挑拨而被德宗猜忌,性骄气傲的他竟联合泾原叛军对抗朝廷。
唐都长安城平面图
当时长安光复不久,又遭此大变,唐廷形势更加窘迫。无奈的唐德宗只能再次命尚未恢复实力的李晟和尚可孤等率领神策军征讨李怀光。谁知行军途中,尚可孤因常年奔波劳累,病逝军中,一代猛将便这般结束为唐征战的一生。
尚可孤作为外族之中少有的精英,为安史之乱后唐朝的稳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的能力也非常人可及。尚可孤在安史叛军中能看清形势、归顺大唐可见其眼光不俗,而后屡立战功、深得名将李晟之赏识可见其能力之强。
而他能以外族身份成为唐朝一员猛将,更得益于唐朝兼容并包的特色为其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唐朝这种开放的心态来自于对中原文化的自信,而文化的力量则远超一切暴力的手段。
中华三千年文明从未断绝就是缘于中华文明的内在精髓始终吸引着周边民族,即便汉族王朝多次沦陷,但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也会自动接受并传承中华文明,这才是文明的力量。最后说个悲剧的现实,现阶段才是中华文明最暗哑无光的时刻,旧的传统已经不合时宜,新的文明制度尚未确立,中华之真正崛起前路尚艰,我辈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