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土有多少种颜色?明珠美术馆展览上新带你发现土的奥秘

栏目:聚焦    来源:东方网    作者:叶子琪    发布时间:2023-12-20 10:09   阅读量:19370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12月20日报道:20吨土搬进美术馆,将带来什么样的体验?作为上海首个大型生土主题展,“生土礼赞”展览正在上海明珠美术馆展出。展览?“土”元素丰富,共展出6位中外艺术家32组百余件展品。观众可以在展览中看到土、知晓土、触摸土,以新视野体验与“土”之间的自然共生。

取自原状土,无需焙烧或化学改性,仅依靠简单的机械加工便可用于房屋建造的土质材料被称为“生土”。传统生土建筑因其建造方法的多样性,体现了地域特质与文化属性,留存了时间与记忆。而今,生土的生态价值受到认可与瞩目,人们对生土的研究与探索,从重新认识“土”,到充分利用“土”,不断挖掘现代生土应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科技、人文与自然之间寻求积极而平衡的关系。

“生土礼赞”展览开拓了一种全新展览模式,5位策展人历时一年共同策划,对生土材料的科学研究、现代应用与艺术创作融合呈现,积极调动观众的五感。“土是地球上孕育生命的起点,看了这个展,大家会发现它对我们的生活还带来了其他的意义。”联合策展人、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执行院长穆钧表示,本次展览突破了建筑专业的范畴,通过建筑师与艺术家的协作,力图从传统到现代、从材料到建筑、从科学到艺术,呈现一幅以生土绘就的“画卷”。

展览共分为5个篇章:“土的诞生”“土的性质”“住在土中”“土与艺术”“多多接触土!”。6位中外艺术家卡特娅·辛克、邵磊、苏咏宝、杉﨑晴菜、铃木晋作、谢文蒂以土为媒介或相关的艺术作品,不仅集中在第四篇章“土与艺术”展现,也散落交融在其他篇章中。

在“土的诞生”篇章中,观众可以看到来自全国不同区域的土样标本和采集土样时拍摄的原状土壤剖面照片。100种颜色的土样放置在方格矩阵里。另一边墙上陈列着装有260余种全国各地采集的原状和粉末土样的生土瓶。“这些是我们采集的全国各地的土样,取自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7个地区,并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域相对区位进行陈列。”穆钧介绍说。不远处,手工夯筑成形的多彩生土圆柱展现着现代生土建筑实践的创作之源。

在同一篇章展出的大幅“远古‘织梦人’”系列绘画作品共7幅,均由日本艺术家杉﨑晴菜在明珠美术馆现场创作。她以土为颜料,描绘鹿、野猪、太阳、岩石等自然生灵与土地的精神,让人联想起人与自然共存的原初状态,极富生命力。

第二篇章“土的性质”以多样实验成果展示土的不同特质。比如卡拉萨斯实验以砂性黄土与黏性红土为例,展示生土材料在不同含水率和外力作用下呈现的不同工艺应用形态。循环播放的生土材料科学实验视频,生动展现生土材料应用的科学原理,探寻生土材料现代化应用的可行性发展路径。

将古老的夯土技艺与现代夯筑工艺对照呈现,观众将在第三篇章“住在土里”了解传统土造屋舍和现代生土建筑。其中,传统部分展示了福建南靖地区夯筑土楼所用的全套夯筑工具、早期夯土墙的施工流程漫画、三种不同的土墙样式。现代应用中既有TERRA当代生土建筑大奖中节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全球优秀案例,也包括土上工作室近年来的生土建筑研究与实践。现场展出的实物样片有用现代薄壁夯筑工艺做出的室内墙面装饰、凹凸立体的生土马赛克、嵌入亚克力圆柱的透光夯土等,兼具现代美学与技术品质,拓展了生土夯筑工艺在现代建筑中的创作应用空间。

展览承办方之一KUMO与艺术家铃木晋作共同创作了以竹为筋骨、土为墙面的装置作品《“土”与“回忆”的隧道》,回环路径仿佛是世界的循环往复,进入中央空地可以隔离外界在温暖大地色系的环绕中坐下静谧沉思,棕色土墙用传统生土抹面工艺手工涂抹而成,留下艺术家和参与共创的孩子们共同的纹理痕迹与时光记忆。另一件装置作品《“土”所蕴含的力量》在竹子编织的“画布”上涂抹出整面弧形土墙,土与水交融形成的“力”以细小的皲裂形态如绘画般在竹子的“画布”上“舞动”。

土在艺术领域的新形态,都集中在第四篇章“土与艺术”呈现。艺术家谢文蒂擅长运用玻璃材质,此次展出“镜像”系列作品,嵌在铁质台面上的主体,上半部分是陶瓷,像带刺的植物、分叉的兽角,下半部分是吹制玻璃,如同上半部分的倒影,又似地下蔓延的根茎,在镜面上层层放大,展现可见与不可见、强大与脆弱的辩证转换。艺术家苏咏宝出生于中医世家,她的作品《悬浮块茎》以中药材为媒介,将姜黄、生姜、当归等中药材的各种根茎串在线上挂在空中,漫步中呼吸土壤中产物的气息与味道,体会人与自然的关联。来自瑞士的卡特娅·辛克是一位经常使用土与矿物等天然材料来进行表现的艺术家。此次展出的作品《服装》包含用水泥制作的一件女式礼服,以及由她本人穿着进行行为表演从而让礼服裙变得柔软的纪录影像。她通过与矿物质的对话、与自然的对话,来考察我们的身体以及周遭的环境。

在看到土的原初与多种可变形态,了解土的特性,见识到土的丰富用途后,我们还能用土做什么?第五篇章“多多接触土!”让观众可以自己动手与土亲密互动。KUMO创作的装置作品《心之所响的“土”的音乐》把土封入玻璃管子里,50根不同土量的玻璃管排成直径3米的圆,观众可以用配套鼓槌,敲击出各种音色,聆听“土”的声音。另一件互动装置《心之所向的“土”的风景》由KUMO与畑中久美子合作创作,在直径超过6米的巨型圆盘桌上,一侧矗立着上海标志性建筑的土制模型,蜿蜒镜面象征黄浦江,正是我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桌面上大量留白的“土地”,等待着观众用从中国各地采集的“土”染制成的圆柱体和木条,构建心目中的城市建筑风景。

“生土礼赞”展览扎根于土,链接各方,希望通过展览与持续不断的多元主题活动,聚合关于生土建筑、生态材料、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等议题的广泛关注与参与。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3月17日。期间还将举办互动工作坊、讲座、论坛、导赏等公教美育活动。

热搜:明珠,展览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土有多少种颜色?明珠美术馆展览上新带你发现土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