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金融行业是邪恶、贪婪的;也有人说,金融行业是高冷、无情的;还有人说,金融行业是野蛮、强暴的... ..
但是,金融行业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各行各业精英阶层,蜂拥而至,砥砺前行。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些背景知识:
摩根大通在1930年代以后,因为监管法案的要求,就停止了其投资银行业务,其投资银行业务被剥离出去,形成了一家叫做摩根斯坦利的公司。大约在1980年代末期到1990年代初期,美国政府开始默许包括摩根大通在内的几家大型金融机构复建其投资银行业务。
这时候,在告别投资银行业务长达半个世纪以后,在一位重要的幕后人物的带领下,摩根大通的投资银行业务拔地而起。从零开始,摩根大通从几乎没有投资银行业务,到跻身于世界前三,只花了10年时间。在2009年,更是一度超过了Goldman Sachs(高盛)和Morgan Stanley(摩根斯坦利),成为世界第一。这支队伍的复建能力令人震惊。
这位带领摩根大通复建投行业务的幕后人物是谁呢?
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
卡顿·罗斯
△△△
摩根大通销售与交易部创始人、股权业务创始人,曾统管全球投资银行和全球股权的集团前副董事长卡顿·罗斯。
本文采访者颜晓川曾经在摩根大通(JP Morgan)纽约总部的销售与交易部实习。以下是对这位传奇人物卡顿·罗斯的一篇采访,关于他为什么选择金融业?
//
进入金融需要何种技能?
@罗斯:我认为,想在金融领域成功,你并不需要是经济学或者是金融学专业的。你可以是任何学位的。物理的,英文的,都可以。
当然,有一些基础的技能,比如会计,是很必要的。但是,这些内容都可以在公司短期培训的时候教给你。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你要能思考,要能写作,要能分析,还要能和他们一起工作,不管是小团队还是大团队。这些都是你通过任何专业的学习都可以获得的能力。
@颜晓川:就从事金融行业而言,如果我就是金融专业,或者商科的,我怎样才能让自己比其他专业,例如物理专业的毕业生更有优势?
@罗斯:优势?我的答案是:yes and no。我认为商学院(或者金融学)的教育中,有一些“工具包”是有用的。
这些“工具包”可以让你在刚入行的时候有一定优势。这些“工具包”包括基本的《会计》、《金融》,还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运营管理》是极其重要的。至少在我的经历当中是。
@颜晓川:《运营管理》对金融很重要?那不是搞生产的吗?
@罗斯:我们之前去给别人做IPO,好多公司就是工业型公司。我们去做调查的时候,我就到他们的车间里去看,去做访问。就是因为我学了《运营管理》,他们的整个流程我基本都能听懂。另外,《运营管理》教会你如何管理复杂的体系,从前端到后端。
//
为何要选择金融行业?
@颜晓川:你当时为什么要做金融,为什么喜欢它?
@罗斯:我一直喜欢金融。因为,金融是智力产品/思维产品(Intellectual product),而不是实体产品(Physical product)。金融就是用金融资本和智力资本(Financial capital and intellectual capital)去做产品。这是它吸引我的地方。
第二,我真心喜欢和客户一起工作,并且帮助他们搞定各种困难。金融是一个你能做出一个思维的产物出来,然后把它嫁接给一个客户的行业。咨询也差不多是这样,但是我更喜欢金融。因为金融还有个金融市场。
@颜晓川:你很喜欢帮助客户,很有成就感吗?
@罗斯:我喜欢搞定问题,解决问题。我把金融看作是解决问题的工作。有的人进入金融领域,就是因为他喜欢抽象地把做一些新东西出来。我不这么想,我一直认为金融是用一系列工具去解决一个客户的难题。这是我感兴趣的。有的人只是喜欢沉浸在自己思维的世界里去发挥他的想象,却把自己和客户隔开。对于我来说,我的动机是想帮公司、个人解决困难,帮他们做有意思的事情,然后让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兴隆。
@罗斯:可以这么说吧。金融里面有一部分就是金融工程。这和工程师一样。同样的差别是,有的工程师去建一座桥,是为了让人们能从河的一边走到另外一边。这和我的动机是一样的,我的动机就是想让人们从A点到B点。但是,有一些工程师修桥的动机是因为他们就喜欢修桥,他们就喜欢把零件拼在一起,然后说,看,我修了一座桥。但是,这座桥的目的和功能,他们并不感兴趣。
//
如何在金融业做创新?
@罗斯:我们一般觉得那些历史悠久,特别大的金融企业都是很古板的。只有在硅谷这样的新潮的,新公司如春草一样到处生长的地方才有创业家精神。我觉得这个成见是不对的。在任何一个领域,不光是在金融,任何一个好的公司,都在随时创造新的自己,都是在不断去寻找新的做事的方法和路径。你能通过很多的方式来创业,不是一定要去找个车库然后在里面开一家公司,当然这样做是有意义的,但是并不适合所有人。
@颜晓川:你在JP Morgan里面如何创新?
@罗斯:我在JP Morgan呆了太久了,做了太多事情了。其中一件就是我有幸在一个巨大的集团的体内,从平地而起,建立了一套全新的业务。那是一个让我能够非常有创业精神的机会。那是在1980年代后期和1990年代初期,政府允许我们开展很多以前不允许的投资银行业务。我就招集了几个同事,来从一张白纸开始,建立一整套股权业务(Equity Business),包括销售、交易、研究(Research)、承销(Underwriting)、金融衍生品(Derivatives)。我们一共用了十年来建它。十年之后,它从一分钱没有,到二十亿美金的营业额,十亿美金的利润。而今天,它已经是全球第一了。所以,能在一个大公司里面,从零开始,建立一座大厦,是很让人惊叹的。我们当时需要把好多好多东西凑到一起。我们要找到正确的人,要建立一个正确的文化,还要让这个业务有资金支持。这一切太好玩了。
//
如何在金融业成就自己?
@颜晓川:能做到这么厉害,最重要的是什么?
@罗斯:你一定要对你选的队友格外小心。对我来说,这是绝对的第一重要。聪明的人很多。但是,智商和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就行了。而真正决定成败的是他们是否和你的看法一致(share a common vision)。他们要认同你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他们成为你的队友,是因为他们想拿那份工资吗?还是他们和你一样想建这栋大楼?你一定要知道,你的队友是否真的和你是一队的。这是最重要的,它的力量无比强大。
@罗斯:你要不断地向你的客户展示和交流你的业务的价值,这样你的客户就有可能成为你的队友。他们能够看到跟你合作的价值,而不是和高盛、摩根斯坦利合作,虽然这两个公司也还行。要让客户跟你合作,而不是跟他们合作,你就需要让客户动心的理由。要把那个理由传达出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多时候,是因为你更勤奋,更注重客户的需求而不是你自己的需求,或者你更有耐心。这中间要做很多的倾听,来回奔波。走到最后,你能不能把事情做成,都是要看别人的决定。这是一个People business.
//
为何金融人要有商科教育?
@罗斯:你去读商学院,去读金融专业,你会学到那些在你刚入门的时候有用的“工具包”。但是,我不认为这是去读商学院最好的动机。我认为正确的动机是,你想洗心革面,让自己常长远的个人和职业规划受到深度的改变。
最功利的动机是找工作。这个功利的目的是可以达到的。你有商学院的学位后,找工作要容易许多。这是业界的一个形式,你是需要去走的。但是,我觉得商学院最重要的东西,不是让你很立竿见影地毕业后找到工作,或者在刚入行的时候的一些便利。而是更长远地影响你人生和职业发展的后劲。
@颜晓川:去读商学院,学生应该抓些什么?
@罗斯:就连Sloan和HBS这样的商学院也在两个东西中间找平衡。一个是提供一些实用的,立竿见影的“工具包”。但是,更重要的是,它给你一种审视这个世界的思路。它让你看到作为一个管理者或者领导者所面临的挑战,这让你不断成长。这是牵扯到长期职业发展的,而不是你刚入行的那几年的发展。商学院可以教给学生很多东西,这些东西不一定在开始的几年里有用,但是十几年后,这些东西能够显现出非常强大的力量来。
@颜晓川:当你说“长期的”东西,都是些什么?
@罗斯:我指的是如何当一个领导者。当一个领导者意味着什么?设计一个Vision是什么意思?怎样在变化的环境中处理问题?怎样冒险?怎样说服别人帮你做你想做的事情?当一个管理者意味着什么?管理和处理复杂性是什么意思?作为一个管理者,每天要把公司不同的业务,模块融合、交汇处理。所以,商学院的教育对你职业发展的作用,很可能是到15年,20年后才会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