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三年跨越发展五年全面小康

栏目:聚焦    来源:互联网    作者:醉言    发布时间:2015-07-01 04:13   阅读量:18683   

熊猫老家宝兴,作为集藏区、灾区、库区于一体的山区县和连接汉藏的重要节点,近年来,立足生态和资源优势,紧紧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中央扶持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全省建设综合交通枢纽、雅安全域纳入成渝经济区及成绵乐发展带等重大机遇,提出了“一城二园三基四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明确了“熊猫老家·传奇宝兴”的城市名片和“精一强二优三”的三次产业发展定位,确立了“高水平建设和谐生态熊猫家园”的战略目标、建设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打造中国“绿色诺亚方舟”的奋斗目标。

在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时代引领下,历经“5·12”、“4·20”两次大地震的宝兴,面对灾后重建的重大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按照“环境更生态、居住更安全、生活更富裕、群众更幸福”的思路,围绕“三年跨越发展,五年全面小康”这一目标,高水平、高标准编制灾后重建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新村聚居点规划,全力推进“全域有机化、全域景区化、城乡一体化”建设,扎实有序推进恢复重建和县域经济发展,只为高水平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

  城乡共发展 熊猫老家的明智之选

古色古香的城门、朴素淡雅的川西仿古民居、古韵十足的石板路、浓缩中国园林精华的小桥流水、无处不在的熊猫元素……这是如今熊猫古城在历经四年创建后,留给人们最为深刻的美景和印象。

在四川推出“天下四川·熊猫故乡”国际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后,夹金雪山之下的宝兴因势而动,于2011年正式启动熊猫古城景区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工作,开创了以县城为核心打造国家级景区的全省先河。

2012年,熊猫古城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4年,宝兴县城成为全国首个以城区为核心打造的国家4A级景区。其间,宝兴还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生态旅游县”和“四川省生态旅游十佳县”。而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也荣获四川首批“低碳生态旅游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但这只是宝兴着力构建以县城、灵关为中心、特色魅力乡镇为节点,幸福美丽村庄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城乡发展格局中,所取得诸多成效的一个缩影。

按照“中心带动、轴线发展、分区辐射”,不断优化空间布局,拓展发展空间,构建Y字形空间发展格局的思路,灾后重建中的宝兴,“双核驱动”、“两翼齐飞”的县域经济空间发展格局已初具雏形。

其中的“双核”,即以熊猫古城、灵关新城为核心,加快推进“一城两组团”一体化发展,打造县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开放合作的主战场、统筹城乡的主引擎,辐射带动全县城乡整体跨越式发展。

而“两翼”,东北翼由穆坪镇沿宝兴东河和S210线,经蜂桶寨乡、硗碛乡至小金县,打造熊猫文化、民俗文化、旅游探险文化、红色文化特色旅游经济带;西北翼由穆坪镇沿宝兴西河和两永路,经五龙乡、陇东镇、永富乡至泸定县,打造原生态度假探险旅游目的地和以中药材为主的特色农业经济带。

 三产齐联动 夯实传奇宝兴经济基础

宝兴县确立了围绕一产做有机、二产做绿色、三产做生态的三次产业发展思路,把宝兴全域作为生态景区进行规划、打造,走绿色低碳、高端切入的路子,瞄准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加快景区产业化、产业景区化发展。

正是在这一发展思路的引领下,宝兴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重建一周年之时,初步实现了三次产业的逐步恢复,实现了全县经济活力的逐步复苏。

  一产做有机:

“从2001年初发展至今,公司有机茶叶基地已达3200亩,年产值超过2千万元。”谈起十多年来在灵关发展茶业的经历,海鑫茶业有限公司生产总负责人胡明旭兴奋地说,自灾后重建启动后,公司立即投入巨资修建了年加工能力400吨的工厂,产能远超老厂近10倍。

胡明旭表示,宝兴在一产做有机的持之以恒,让包括他在内的很多人看到了这一产业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此次灾后重建,他们不仅计划于今年再扩展300亩茶叶基地,还将修通前往基地的公路,全力着手准备有机茶叶观光旅游。

如其所言,宝兴的执着已换来累累硕果。目前,宝兴不仅已在有机产业发展中成功引进正东集团、和亿集团等龙头企业,而且已取得14个有机产品认证证书,5个有机产品转换证书,全县有机认证面积达到1.7万亩;全国有机农业(牦牛)基地通过国家农业部验收,于2014年3月被授牌为“全国有机农业(牦牛)示范基地”,被确定为全国第七批农业标准化优秀示范区、四川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2013至2015)。特别是在2012年,宝兴还被评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区),成为当年度全省唯一被命名的县(区)。

面对重建的时不我待,重建中的宝兴对加速发展现代有机农业,已有了更为长远的规划。以全域发展有机产业为龙头,以打造国家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为载体,以大溪乡为核心,着力打造有机产业园区。加快绿色中药材、有机茶园、有机畜牧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万亩亿元”示范区等建设为重点,积极创建全国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成茶叶、中药材、优质果蔬三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逐步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成片建设、全域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二产做绿色:

“要时刻关注每台机器仪表的数据,确保废浆循环处理系统的正常达标运行。”7日下午,在位于柏椿树组团入口处一栋已完成钢结构厂房后,作为公司负责人的龙俊义,正检查着工人安装调试机器的情况。而也就在此刻,已于6月底实现产能部分恢复的厂房内,数台机器,正不时发出巨大轰鸣声。

龙俊义所提及的废浆循环处理系统,是此次宝兴有关大理石产业灾后重建中,基于环保所提出的一项严格要求。“废浆在脱水压缩后,将成为类似砖块的饼状,然后送至重钙加工企业。”龙俊义介绍,这一过程不仅能实现废水零排放,更可将提取物用作生产钙粉的重要原料,从而达到“二产做绿色”中绿色无污染的要求。

这只是如今宝兴在做强绿色工业中的一个片段。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先后坚决关闭“杂小散乱”企业119家的宝兴,目前入驻工业园区的企业已达165家。其中规上企业20家,并被成功命名为“四川省小企业创业基地”。

告别此处的繁忙,行走于如火如荼重建中的产业基地内,感受着这里重建中强劲有力的脉搏,宝兴于产业重建中的工业经济发展脉络也逐渐清晰呈现。

以建设中国汉白玉石材文化城和生态绿色工业园区为重点,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循环经济,改进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打造节能减排示范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加快宝兴县汉白玉精品产业园、三兴汉白玉产业园和中洋国际石材城等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打造西部一流的大理石、碳酸钙和石雕文化产业基地。加快企业搬迁和改造提升进度,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力争2015年前实现2家企业上市,到2020年工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思路清晰,成效显现。震后至今,宝兴不仅已成功签约总投资22.68亿元的中洋汉白玉矿开采加工及配套项目,而且还签约了总投资5亿元的三兴石材产业园项目,向着打造西部一流大理石、碳酸钙和石雕文化产业基地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产做生态:

宝兴始终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突出的竞争优势,坚定不移走“生态立县”之路。不仅以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为基础,更是以全域生态景区化发展为抓手,以“两廊一环八景”规划布局为骨架,梯次打造推出高品位、特色鲜明的高端旅游项目,走出了一条具有宝兴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如今,这条路还在延续,并正随着重建发展的脚步,渐行渐宽。

7月30日,在距离宝兴县邓池沟天主教堂约1公里的山坡上,一处占地面积约102亩的熊猫园,正如火如荼建设。工程预计将于今年9月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并在明年投入使用。届时,这里将作为宝兴,乃至雅安,于全省大熊猫旅游环线中的重要一环。

震后,宝兴还成功签约了总投资12亿元的空石林景区,总投资5.6亿元的房车自驾游度假营地建设项目等旅游资源开发项目。

同时,随着全县生态环境质量的显著提升,近年来,宝兴还先后获得国际生态会议基地、中国最美生态旅游县、全省林业生态旅游十佳县、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优美示范县等多项殊荣。

在继成功创建熊猫古城国家3A级景区和东拉山大峡谷国家4A级景区后,今年4月,熊猫古城又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下一步,按照全域景区化这一发展思路,宝兴将继续以建设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为载体,加快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省旅游强县创建工作,力争三年形成5个以上国家4A级景区,全域争创国家5A级景区。

  抢抓大机遇 深化开放合作促发展

2013年,通过参加一系列大型会展活动,重建中的宝兴不仅成功签订了4个投资超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更是在当年实现市外资金到位31.2亿元,实现同比增长29.45%。

面对灾后重建前所未有的挑战,千载难逢的机遇,按照市委三届七次全会、全市“两会”提出的“打好灾后重建硬仗、补上经济社会发展欠账”的总要求,重建中的宝兴,再度劈波斩浪。

抢抓灾后重建、国家产业政策扶持、成都经济同城化发展等重大机遇,深化开放合作,抓好招商引资和投资拉动;积极主动与成都及周边县市开展交流与合作,创造条件承接产业转移,加速融入成渝经济区和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更深层次打造开放平台和发展通道,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内利用和配置资源,着力构建“招大商、大招商”工作格局;在扩大开放中创造发展新动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再看泸州宝兴对口援建。按照“全方位、多领域,长期合作、互利共赢”,变“输血”为“造血”的对口援建机制,早已建立起兄弟般感情的两地,已有了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招。不仅在援建之初,就达成了泸州在城市建设中,将大量采用宝兴优质汉白玉的协议。今年新春伊始,泸州老窖集团在通过多次实地考察后,在宝兴硗碛藏族乡、陇东镇开始中药材马卡的试种,开启了双方深度合作的先河。

  民生紧跟随 社会事业建设展新颜

2013年8月24日,宝兴县永富乡中岗村突降暴雨,并引发约200万方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科学的领导决策、有效的预警机制、高效的工作作风,是宝兴县永富乡中岗村受灾村组的208户880名群众躲过特大山洪泥石流,创造震后地灾防御防范“零伤亡”奇迹的关键所在。

相似的事例还有很多,而这也只是展现宝兴县委、县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展现宝兴人民“挑战极限、不胜不休”精神的诸多方面之一。

看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建立了独生子女助学奖励、失独家庭扶助等制度,计生利益导向机制不断完善;养老、医疗、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不断健全完善。并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基本完成新宝、夹拉两个整村的连片扶贫开发项目。

看社会保障日趋完善。近两年来,宝兴投入民生资金20.07亿元(含重建资金)占到公共财政支出的72.77%。同时,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的宝兴实践,成为全省亮点,并在全市推广。通过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深入推进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和社会矛盾,在全市率先实现建立“矛盾纠纷动态管理评估系统”,积极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连续8年实现“零登记、零通报”。

近两年来,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的不断推进,离不开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此刻,一组组鲜活的数据,就是对“挑战极限、不胜不休”宝兴精神的最好真实写照。2013年,宝兴县地区生产总值已达20.5亿元,是4年前的1.69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304万元,是4年前的1.39倍;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3亿元,是4年前的1.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56元,比2009年增长70.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188元,比2009年增长73.3%。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宝兴人民正在宝兴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三年跨越发展、五年全面小康”目标,迎难而上,抢抓机遇。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坚实的步伐,奋力拼搏,狠抓生态文明示范,扎实有序推进恢复重建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助推“全域有机化、全域景区化、城乡一体化”建设,在建设幸福美丽新宝兴的伟大实践中谱写自己的“宝兴梦”!

宝宣 记者 孙振宇

热搜:小康,小康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三年跨越发展五年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