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乡村旅游让贵州“大山饭”越发吃香

栏目:资讯    来源:互联网    作者:安远    发布时间:2017-06-08 15:00   阅读量:18783   

中新网兴义6月8日电 题:乡村旅游让贵州“大山饭”越发吃香

记者 刘鹏 周燕玲

“以前,哪晓得大山这么值钱。”贵州省兴义市下纳灰村村民王玉琴扭头望向身后的大山不由感叹,在外人眼里这里的山是天下奇观,但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却是世代贫穷落后的根本。

下纳灰村位于国家地质公园万峰林景区腹地,两万多座山峰从地面拔地而起,并把下纳灰村“包裹”起来。用当地人的话说,曾经的下纳灰村是“走不出去,也进不来”。

但是,谁曾料想,当地人却靠山发展旅游吃起了“大山饭”。

乡村旅游让贵州“大山饭”越发吃香

2011年,贵州省第六届旅游发展大会在兴义市召开,兴义市政府投入9000万人民币(下同)对下纳灰民居、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善,同时派遣30多个市直单位对口帮扶该村成立18家农家乐,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山地旅游业。

王玉琴家的农家乐就是对口帮扶成立的其中一家,曾是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务工“常客”的王玉琴,2011年一回到山里就摇身一变成了“老板娘”。

“没开发旅游前,全家收入仅万元,现在旅游旺季时一天就能挣1万元。”坐在自家新改造的农家乐,王玉琴笑得合不拢嘴地说,50万元的农家乐改造费都是这几年在村里挣的。

万峰林下,和王玉琴一样,当地人纷纷“洗脚上田”,开起了客栈、农家乐、商铺等。

杨涛告诉记者,戴尚贤和家人在自家客栈住了3个晚上,白天与家人租用自行车穿梭于峰林与田坝间,晚上则在村里观赏民族歌舞。“他临走时还说,以后会再来。”

“现在游客来住宿,需要提前10天预定才会有房住。”杨涛说,“大山饭”吃起来很“香”,开业近一年收入已超过50万元。

乡村旅游风头正劲,依托民族文化和山水风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下纳灰村,成了贵州旅游脱贫致富的典型例子。2016年,下纳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68元,高于兴义全市农村居民收入2228元;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4605元,也高于国家和省级贫困线标准。

这股风也吹遍了贵州大地,2016年贵州乡村旅游带动29.4万贫困人口就业增收脱贫。

站在乡村旅游的风口,王玉琴开始准备把农家乐和客栈通过网路平台宣传出去。“村民现在富裕了,钱少都请不动他们做事,一个小工每个月都得开2000元以上的工资。”王玉琴笑着说。

盛夏时节,走进被青山绿水环绕下纳灰村,蛙声、知了声绵绵不绝。沿街道的房屋一楼几乎为商铺,每间隔几米远就有一家客栈。古榕树下,上了年纪的村民摆起了各种小摊,有烤玉米,还有各种新鲜蔬菜,来往的游客时不时停下来购买,骑着自行车的游客则不停穿梭于村寨与峰林间。

乡村旅游让贵州“大山饭”越发吃香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如今的下纳灰村村民,有的“吃”上了大山风景的馈赠,大山里的美食、民宿,大山里的原生态民族风情……

也正是乡村旅游,这锅“大山饭”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香甜,越来越抢手,而住在大山里的人们更是借此纷纷踏上了致富之路。(完)

热搜:乡村,旅游,贵州,乡村,旅游,贵州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乡村旅游让贵州“大山饭”越发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