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金华3月12日电(记者 李婷婷)武侠小说中,享誉江湖的武林高手均有相同的习武心得,即外招精妙,内功深厚。
武侠世界如此,现实社会亦如是。
浙江兰溪,曾因工业名噪国内。当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兰溪传统行业该如何转变发展方式以求突围?
近日,记者走访了兰溪传统工业代表性民企红狮集团,该企业的做法是“练内功”、“修外功”,20多年来秉持“一心一意做水泥”的理念,以此成就了中国最大的民营建材企业。
立足本土 精耕细作成全国五百强
红狮,是一家年轻的企业——1994年,章小华等8位股东创立兰溪市第六水泥厂。至1999年,年产能力达到86万吨,总资产达1.36亿元。
进入新世纪,红狮水泥在石灰石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大型新型干法熟料基地,并投资建设大型新型干法回转窑生产线和大型水泥粉磨站。
2007年,可以说是红狮水泥迎来的第一个转折点。
当时恰逢中国建材旗下南方水泥收购潮,红狮水泥不但没有将资产变卖,而是奋力扩张,将步伐从浙江拓展到国内众多地区,包括江西、福建、四川等合计10个省。
事实上,一般的水泥厂销售半径是在200公里之内,但红狮却反其道而行之,在国内布局了14家子公司。也因此,其年产规模从1994年的10万吨,扩大到2015年底的8000万吨;总资产从1995年2600万元,发展到2015年底的260亿元。
看数据可知红狮的成功,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当时兰溪水泥行业正经历一番“洗礼”,红狮顶住了许多压力才站稳脚跟。
兰溪市经信局党委书记、局长童永生向记者回忆,20世纪90年代,兰溪最多时拥有37家水泥生产企业,但由于落后工艺与先进生产线并存、水泥厂密度过大等原因,2005年兰溪集中拆除机立窑,此后又将一些企业进行整合。
“现如今只剩下了三家水泥企业。”童永生说,红狮就是在经历大浪淘沙的浪潮之后留下的“发光的金子”。
练好内功 写好融合发展文章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是水泥生产企业头上的三顶大帽子。但红狮的厂区却整洁干净。
至今,该公司累计投入近20亿元用于环保设施、环保治理和厂区绿化。在厂区监控室,一旦相关生产线上的污染物排放数值波动异常或接近排放设定限值,电脑会自动发出提醒。
“随着国家宏观经济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企业只有通过创新驱动,才能打造核心竞争力。”红狮集团董事长章小华说,红狮经营的核心策略,就是把水泥制造的每个环节都掌握到最前沿水平。
首先是坚持技术创新,即重点研究改善水泥性能、提高烧成技术、粉磨技术等,将技术优势转变为成本优势。
其次是坚持绿色发展,2014年,红狮集团投资2.3亿元建设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系统项目,每年可处置危险工业废物和一般工业废物近30万吨。
与此同时,实施“传统产业+互联网”,推进水泥制造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如今水泥电商、供应链仓储、无车承运人、优煤网、供应链金融6个互联网项目已上线运行。”据浙江红狮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军介绍,以“购水泥网”为例,企业整合线下5000余家销售网点,通过与线上融合打造“水泥+互联网”。至2016年底,用户数达到6418人;移动下单率达96.7%;发货量5911万吨;在线交款总额1.2亿元。
此外,红狮集团还投资金融和类金融行业,走产融结合发展之路,苦练“内功”,成为了水泥行业中的佼佼者。
修好外功 进军海外扩张版图
从浙江这个红色战场的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水泥企业,更具生存和竞争意识。作为传统水泥工业企业,红狮水泥在发展过程中已深刻认识到产业发展的周期性,因此积极在海外寻求发展空间。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未来十年的重大发展红利,是否能充分利用好这一契机,决定着红狮集团未来的持续发展。”章小华如是说道。
据浙江红狮集团项目管理部副部长高山介绍,自2012年起,企业就开始考察海外市场,2013年专门成立海外区域,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目前,红狮集团已在老挝、尼泊尔、缅甸、印尼等4个国家取得5个大型水泥项目。比如位于万象省横河县的老挝项目,总投资3亿美元,建设1条日产6000吨生产线,年产高标号水泥230万吨。
在章小华看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加,水泥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
从一家普通的民营企业逐渐成长为兰溪数一数二乃至国内都有影响力的水泥企业,红狮使的是久久为功的韧劲,下的是艰辛深耕的苦功,靠的是“内外兼修”。
在兰溪主政者看来,工业强则兰溪强,“在借鉴红狮为推进兰溪工业经济转型服务的过程中,要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继续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