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原来广州曾经有条“中医街”就在荔湾_金羊网新闻

栏目:资讯    来源:互联网    作者:李陈默    发布时间:2017-02-16 16:59   阅读量:16707   

(原标题:原来广州曾经有条“中医街” 就在荔湾_金羊网新闻)

冼基社区一侧的牌坊直接通往康王南路。

原来广州曾经有条“中医街”就在荔湾_金羊网新闻

冼基东的麻石街。

大洋网讯穿行在广州荔湾区的老街小巷中,总能看到麻石地板与西关大屋。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这些老街已逐渐归于平静,但也无法掩盖它们曾经的辉煌。在这些老街中,有一条名为冼基,它有着不少让人回味的故事。

冼基路

冼基路是一条麻石板铺砌成的小街,这条街东连康王路、西连十八甫南路、南靠杉木栏路、北靠和平中路,分为东西两段,东段叫冼基东,西段叫冼基西,街道全长350米、宽5米。

溯源

曾是岭南冼氏聚居之地

走在荔湾的老街小巷,可以发现不少路名都带有“基”字,冼基便是其中之一。唐宋年间,广州城西门(今西门口)外大部分地区仍为河滩湿地交集的浅海区,随着人们对该片区域的开发,这里逐渐建起了连片的建筑及街巷。为了防洪排涝,当年的居民在西关区域建起了不少堤围,而在这些堤围上建起的街巷大多带有“基”、“围”等字眼,也就形成了西关地区独特的地名。《广州西关风华》书中记载,冼基原来是岭南冼氏在广州聚居的地方之一,仅明朝万历年间,江西布政司参政冼懋章一族人就至少有两三百人在此地聚居,冼基之名也因此而来。

不过,而今在冼基居住的居民大多不姓冼。原来,冼基内居住的冼氏曾经经历一场大浩劫,险遭灭族。根据《岭南冼氏宗谱》资料显示,清朝初期,尚可喜和耿继茂率领清兵攻陷广州,下令屠杀城内平民,作为当年明朝重臣族人居住之处,自然无法逃过被血洗的命运。清兵把冼基层层包围,冼姓街坊无路可逃,绝大多数躲在冼基涌边的芦苇丛中避难,不料这时下起了倾盘大雨,渠水暴涨,离岸较近的被迫爬上岸却被清兵砍杀,离岸较远的则直接被洪水卷去。据记载,冼懋章一族仅得一人逃出,十分悲惨。

岭南知名的中医街

西关的中医历史悠久,明清时期已有多位名中医在西关设馆行医,至清末民初,西关中医馆已成行成市,且多集中在十八甫附近的冼基和今龙津东路的洞神坊,所以这两条街也被人们俗称为“中医街”。

根据荔湾史话显示,冼基因地处华洋杂处、商业繁盛的十三行地区,周边商贾聚集,所以成为医馆聚集之地。据民国21年《广州指南》记载,当时在冼基开设医馆的中医有20多位,成为名扬省港的“中医街”。抗战期间,冼基大部分医师都逃难外迁,至抗战胜利后才陆续归来并逐渐迁往抗日路(今和平路)开业。

由于这片区域长久以来一直是中医聚集之地,所以虽然冼基已难觅传统的中医馆,但这里的周边依旧是医药企业的聚集地。目前,广州医药有限公司、广州清平中药材市场等广州重要的医药企业批发市场都在冼基附近。

西关大屋的聚集地

由于当年的典故,如今冼基依旧保留原有的名字,仅把街道两侧分为冼基东和冼基西。如今的冼基街,保留着最传统的青麻石地板,街道两侧的建筑大多以砖木和混合结构为主,大门都设有大木门、趟栊门、门脚等传统西关大屋的结构,部分房屋还保留了屏风和彩色玻璃通花窗户,可谓是保留较为完整的西关大屋群。走在冼基街上,随处可见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的挂牌。

不过,记者走访发现,不少传统大屋都在其趟栊门外加建了铁门,一些挂着荔湾区文保单位牌子的老建筑也难逃被改造的命运,不少已外租成为仓库。在冼基一栋大屋门外,还挂有危险房屋的标牌,从外观可见二楼建筑内的木制横梁已坍塌,部分外墙也有破损。

人物

孙中山曾在冼基设医局行医

据了解,冼基这条“中医街”不但医务所林立,还是革命发源地之一。根据荔湾区志显示,光绪十九年春,孙中山在广州西关冼基开设东西药局,陈少白帮助料理店务。据了解,1892年孙中山从香港雅丽氏医院开设的西医书院毕业后,到澳门镜湖医院任西医生,随后在1893年回到广州冼基东西药局。根据陈新华所写的《孙中山在冼基东西药局行医》显示,孙中山每天在局应诊,上午10时至12时为赠医时间,下午则出诊,诊金随意。若遇难产、服毒急症,无论贫富,一有邀请,马上赶到。广州的官绅和老百姓,没有不知道孙逸仙医师的大名的。

由于孙中山经常出入衙门官署,连门卫都认识他,出入无阻。他通过行医赠诊,认识了社会下层群众,结识会党人物,借行医以联络同志。1894年,孙中山奔走革命无暇顾及医务,陈负责处理股本,结束药局。孙中山结束了东西药局的业务后,到檀香山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撰文:信时记者王智汛 摄影:信时记者梁钜聪)

热搜:广州,新闻,广州,新闻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原来广州曾经有条“中医街”就在荔湾_金羊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