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的东北之行,都会选择雪乡,去那个人头攒动的地方。而我们的林海雪原之行,却选择在了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选择在了这个白雪皑皑的林海深处。
我们的遇见,总有一些你在茫茫人海中,无法了解的人;总有一些,你跟着喧嚣人潮后,无法到达的目的地;总有一些,你在睡梦之间,才会梦见的风景;总有一些,你从来不曾有过的,莫名感动。
这次林海雪原遇见之旅,一共二十一名孩子,二十二位大人,这些来自江苏、广东、湖南、四川、北京等地的大人与孩子,组成了我们这个不大不小的团队。
吃,也是遇见之旅很重要的组成,作为吃货,到哪里都要搜罗体验一番,吃罢林都的小鸡炖蘑菇、杀猪菜、柴火鱼这些东北铁锅炖,才正式向林区进发。
林海雪原第一站,到达红松的故乡五营国家森林公园,这里是中国红松的集中保护区,红松的数量居世界第一。因为小兴安岭的自然条件,是红松最适合生长的林区,所以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原始红松,都分布在这里。
此刻,这里的雪,白得刺眼,白得发蓝,在阳光的照射下,片片雪花,在白茫茫的雪堆里,一闪一闪发出耀眼的光芒。
高大挺拔的红松,就静静地,站立在雪原深处,一株一株,与静默的白桦,沉寂的榛子,一丛一从,一片一片,汇集成茫茫的小兴安岭林海。宝石般深邃湛蓝的天空,一尘不染,干净得有些落寞,天空里,没有雾霾,没有嘈杂,静谧得连风的絮叨,也无法听到。
四岁的小百合,是孩子们里最小的伙伴,在这零下二十多度的野外,第一次见到这深及膝盖的雪,这个来自长沙的仔,兴奋得不顾一切往雪堆里蹦;已经被林海雪原虐过一次的为什么,在雪堆里自娱自乐打着滚;草原与陆地大炮、萝卜、西瓜皮,已经在雪堆里互相攻击厮杀开来。
小树、维克特、红豆、飞将、罗杰则在一旁悠闲自在的踢着雪;薏米跟在奚喆身后,手里握着一团雪,瞅着机会准备偷袭;芊芊、多多则跟在自己妈妈身边,又想参与大家的打闹,又怕被攻击,于是期待妈妈的庇护;酷盖和蝌蚪,大概因为大姐姐的面子问题,只是拿着手机相机在旁边拍照。
可爱的淼妹在雪堆里一边打着滚,一边大声呼喊着;张小队则站在父亲身边,波澜不惊地看着伙伴们打打闹闹;萱萱和熙宝,则一边趴在积雪里慢慢爬着,一边捧着雪朝天上撒,最后干脆躺在雪堆里晒起了太阳。
每次都在队长们的催促下,在大人的提醒下,孩子们才会恋恋不舍离开雪堆。
除开最小的小百合,二十名孩子,孩子们自发组队挑选分配队员,分别组成了雪人、雪狼、雪鹰三个队。
每次组队,年纪大点的哥哥姐姐,总是矜持地站在弟弟妹妹们身后,这次却略显意外。第二次参与遇见活动的奚喆,相对于第一次穿越张家界时游离在外的状态,让人刮目相看,年龄小的当了队长,这个哥哥被大家推选为副队长,之后当仁不让在队伍里承担了主心骨的作用,成了队伍的实际组织者。
蝌蚪和酷盖,也分别在各自队伍里,成为中坚。探秘黄河源时那次腼腆的维克特,这次一开始就主动在说要当副队长,结果竞选时却出人意料地站出来成功竞选了队长。
很多时候,总是沉浸在自我世界里的为什么,是第二次来到林海雪原,相对于一年前第一次参与遇见活动时的管好自己,这次也主动站出来,高票当选为队长。一直独立而富有经验的熙宝,虽然是第一次参与遇见活动,却当仁不让成功竞选成唯一的女队长。
张小队、西瓜皮、红豆、淼妹、草原好几个小伙伴,也争着竞选队长,其实对他们来说,队长也好,副队长也罢,重在参与,结交朋友,克服困难,玩得开心,才是最要紧的事。
在密林里,大家认真倾听,仔细观察。孩子们在这片欧亚大陆北温带最古老、最丰富、最多样的原始林区里,急迫地想去找到那株近八百岁树龄,高达四十米,直径接近两米的红松之王。
在这红松的王国里,孩子们第一次了解到,红松原来是如同化石一样珍贵而古老的树种,这些天然红松林,经过几亿年的更替演化,才最终形成如今的样子和规模,因而被称为“第三纪森林”。
如今这里的野生红松,已经被列为国家一级濒危物种。而野生红松在地球上,也只分布在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到长白山一带,以及俄罗斯、日本、朝鲜的部分区域。
野生红松,通常需生长五十年以上,才会开始结籽,而红松籽的成熟期,也需要近两年,因此极为珍贵而稀有。这些产自于小兴安岭的红松籽,颗粒大味道香,因为富含几十种有益的营养成分,因而被誉为“长生果”、“长寿果”,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有机食品。
这些松籽,不但是人类的美食,自然也成为这片林子里那些松鼠的可口食物,每到松籽成熟时,松鼠们也和人类一样,忙着抢松籽,它们将这些松籽埋在落叶下,藏在树洞里,准备作为过冬的粮食,所以小兴安岭的松鼠,通常都圆滚滚胖嘟嘟的。
孩子们一听,一边嚷嚷着要去翻松鼠的粮仓,一边闹哄哄四散开来,在厚厚的积雪下,高高的树干上到处搜寻,林子里厚厚的积雪,被孩子们翻来覆去折腾,最后也只找到几个空空的松塔,这些松塔,就是松子的家。
其实野生的新鲜红松籽,不太容易存储,大概最好的保存期,也就七八个月,所以,那些黄色的松籽,大多都是加入别的添加物质再油炸过的,这些黑松籽才是最新鲜天然的存在。
密林里,积雪之中,几栋鄂伦春人的房子,成了孩子们了解这个森林民族的窗口。为了保温,这些房子通常都低矮狭小,靠木材生火取暖,为了排烟,一条长长的烟道会延伸到室外的树林里。
孩子们轮流围着这从来没有见过的建筑,议论纷纷,冬季的房子里没有人,要不,孩子们又可以去做客探究一番。
每一次遇见之旅,我们都希望它与众不同。在我们内心,遇见亲子户外,不仅仅是旅行团,不仅仅是拓展营,不仅仅是冬令营。
因此我们的遇见之旅,都是从“道”着眼,从“术”入手,最终目的,就是即使孩子一个人时,也能从容面对这个世界。而我们认为的亲子旅行之道,就是培养孩子求知的欲望、冒险的精神、颠覆的意识、悲悯的情怀。
通过旅途中的地理知识、历史故事、人文关怀、野外生存技能、团队协作、组织领导、文字写作、口头表达等等这些术的手段,到达最终的“道”!
穿行在森林里,踩在厚厚的积雪上,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静,安静,特安静,特别安静!
那种积雪的清脆声音,在森林里,传得很远很远。
穿过林子,阳光照射在身上,在零下二十多度的森林里,没有一丝风,丝毫感觉不到寒冷,孩子们聚集在森林的小道上,搬运着雪块,找来树枝和枯草,堆着雪人,然后在雪地里,你追我赶打着雪仗,呼喊声、笑声、尖叫声,响彻森林,树枝上的积雪,在大伙的笑声中,唰唰从枝头落下,间或有轻轻的枯枝折断声,从密林深处传来,那一定是林子里的动物们,听到声音,也来瞅个热闹。
没准,那就是东北人说的“傻狍子”,这狍子为啥被说成傻狍子呢,只因为它好奇心太重,所以大家就觉得它们傻傻的。据说在东北森林里,猎人遇见狍子,先大喊一声,这家伙就会停下来看看谁喊它,结果就被猎人一棍子打死了,即使当时没打死它跑走了,猎人也不着急,只需要呆在原地,因为过一会它又会屁颠屁颠跑回来,看看刚才什么东西打得它那么疼,结果就被守株待兔的猎人给干掉了。这个故事让孩子们哈哈大笑,然后纷纷开始讨论起狍子的智商来。
路上,孩子们欢唱起《勇敢的鄂伦春》:“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烈马一呀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岭打呀打不尽……”,只是孩子们为歌词究竟是“獐狍野鹿满山岭打呀打不尽”还是“翻山越岭日夜巡逻护呀护森林”争论不休。
孩子们其实并不知道,这句歌词的改变,正是鄂伦春这个民族,从伐木打猎到植树护林生活方式转变的见证,也是兴安岭森林里,动物遍地到资源枯竭这些物种变化的巨大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