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生命的嘱托
━━记山东省乐陵市夕阳红娱托院院长刘志英
我们来到山东省乐陵市夕阳红娱托院的时候,院长刘志英是乍挲着滴水的双手从厨房里跑出来的。她微笑中透着朴实的眼神,让人一见面便没有距离感。但我们知道,她可是“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是当地的名人。
无意插柳柳成荫
1981年,刘志英嫁进石家。很快,村里人就知道石家娶进来一个孝顺、能干、主事的媳妇。
丈夫石原奎的大哥因车祸去世,嫂子拉扯着3个男孩熬了3年。善心的公婆对她几经劝说,大嫂才同意改嫁,但男方坚持不能带孩子过去。
这天晚上,全家人睡下,刘志英突然听到嫂子在窗外轻声呼唤。刘志英开门之后,嫂子领着3个孩子进屋,随后“扑通”一声全都跪下。看着两眼哭得像烂桃似的嫂子,刘志英明白了一切。她含着热泪,把3个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从此,儿子亮亮跟着奶奶去住,3个“新儿子”跟在她身边。刘志英觉得自己拥有了一份比一般母亲更大的幸福和责任。
刘志英的美名不胫而走。直到有一天,一位陌生女子带着七十多岁的父亲叩响了她的家门,想把父亲寄养过来。刘志英一下子犯了难。刚送走久病的公公,伺候着4个孩子和婆婆,使她三十多岁就平添了白发,她怕自己的肩膀担不动这份嘱托。然而,当老人拽着沮丧的女儿要走出家门时,刘志英却不知所措地叫住了他们。
老人留下了。过了半年,又有第二个老人被送了过来。
没多久,张云庆来了,李洪君来了,宋金荷来了……。
这天,村支书来了。支书说:“原奎家的,你这事儿干得不错。现在孩子们都往外跑,顾不上老人的越来越多。你办个敬老院吧,咋着?”
2001年11月23日,鲁北第一家民办娱托院诞生了!
恋“家”的不仅是老人
如今的夕阳红娱托院已经名闻遐迩,80张床位住满,还有老人排队等着进来。他们不光是冲着刘志英的名声,更是相中了这儿的服务。这里的护工能耐心伴着老人聊天;能帮着失能、半失能的老人如厕、起夜;隆冬时节,护工可以抱着老人的脚催眠……
业内的人来参观时常问:“这些护工是哪里找来的?谁教的他们?”刘志英总是笑而不答。
先说护工小金吧。那是2003年的秋天,刘志英在菜市场买菜时,看到一位30多岁的女人被人围打,原因是她偷菜吃。刘志英抢上去拉开,拿出刚买的馍给她,得知她是被人贩子拐来的,逃出来后便流落街头。
刘志英叹了口气,转身要走,可是菜篮子却被拽住了。小金跪在地上抱住了她的双腿:“让俺跟您去吧,您就是俺的亲娘……”
刘志英的心哆嗦了。小金就成了她的女儿,也成了娱托院的一名护工。
62岁的老郝是找上门来的。她男人得癌症去世,娘家回不了,改嫁不成。那时她40多岁,头发一丝不乱,身上有着淡淡的皂香。刘志英怕她吃不了苦,可没等到老郝说完,刘志英的心顿时软得像糖稀似的,使劲儿点了点头。
这里,对全院职工管吃管住,护工工资一千三,厨师工资两千,遇到特别的事儿还有奖励。这待遇在当地绝对是高收入了。
刘志英不是没招过年轻人,但他们没过试用期就走了。刘志英说,这活儿,想挣大钱的人不干,要体面的人干不了。伺候老人是“心业”,善事须用善人。
抹不去的记忆
娱托院建院17年,先后住过1723 位老人,有130多位老人在这里去世,其中有126位是刘志英做的临终陪伴。
刘志英赶回来的时候,老人已被抬上了担架。刘志英屏住气摸了摸老人,抬起头对老人的亲戚说:“还没死,先别抬。”老人苏醒过来后,竟然又活了6天。最后,在刘志英的照料下安祥地离去。
这件事后,刘志英立下一个规矩:每位老人去世时,她都必须在跟前!
孙春兰的老人终生未嫁。她临终时,双手紧紧攥着刘志英的手,直到变凉的手指被人一个个掰开。孙春兰是带着微笑走的,满脸热泪的刘志英依偎在她怀里。刘志英深知母性对生育的渴望,能让老人满足,她感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好说笑话的金奶奶是99岁生日那天走的;腿脚不好的崔吉秀被接回家送终,但老人让刘志英守着才阖上眼;祖孙俩一起住在院里的王氏,临终前把给孙子的钱托给刘志英管着……回眸一千七百多张脸孔,刘志英个个清晰如初。
娱托院门前的麦子地黄了又绿,屋檐下的燕子去了又来。一张张表彰证书从首都北京、从省城济南、从德州市和乐陵市飞来,落在了刘志英家的墙上:“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敬老模范”、“孝老爱幼模范”、“十大孝星”、“十佳孝星”……
采访结束。我们走出好远,回头望去,刘志英还站在那个破旧的大门前招手。她的头发在风中飘舞,老人们在她的身后安闲地晒着太阳……
记者 裴方原 通讯员 王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