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多地为何重提“制造强市”

栏目:财经    来源:中国网    作者:叶子琪    发布时间:2022-10-02 08:03   阅读量:13574   

不久前,深圳明确提出了工业强市的口号广州也首次提到坚持工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此外,天津,武汉,长沙,合肥,常州,汕头,江门,济南等城市也提出要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和制造业

多地为何重提“制造强市”

数据显示,中国万亿俱乐部城市第二产业占比从2020年的35.05%提升至2021年的36.25%制造业回归城市正成为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制造业为什么会回流城市。

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也是推动城市经济的重要动力通过对我国城市统计数据的分析,从整体上看,我国所有城市都进入了工业化阶段,其中部分城市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

根据2021年的统计数据,位于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阶段的城市比例达到51.2%,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东北地区,工业化中期的城市比例达到45.1%,大部分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期,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初期的城市仅占3.7%,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

十四五期间,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和都市圈正成为承载产业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态推动新时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尊重客观规律,加快制造业高端产业资源向大城市特别是城市群核心城市集中中心城市以发展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等产业链高端环节为核心,形成带动区域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当前,制造业再次成为许多城市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发力点,这既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结果。

一方面,新阶段更高质量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要求制造业回流和集聚发展当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城市发展方式正在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集约型增长转变制造业作为R&D投资最大,技术创新最活跃,辐射力最强的产业部门,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和效率特征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格局,城市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抓住潜在的产业机遇,以制造业的发展夯实未来城市竞争力的基石

另一方面,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低碳发展,为制造业回归城市提供了支撑伴随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城市产业载体短缺,环境负荷有限等瓶颈缓解了制造业发展的制约最近几年来,杭州,武汉,成都等城市通过规划导则鼓励制造业回归城市中心区,引导制造业进园上楼,发展绿色,集约,高端,高效的都市产业,促进产业升级迭代,有效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回城,城市该怎么办。

率先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集群城市在发展制造业的过程中,要打造一批以旗帜式产业集群为核心的定义明确,知名度高的城市名片具体而言,各城市要充分依托自身产业优势领域,加快提升产业创新驱动力和资源配置能力,积蓄力量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通过量的积累实现质的突破,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

扎实推进产业基地再造工程,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尤其是传统老工业基地城市,工业基础较好,但也面临结构单一,短板突出,基础能力薄弱等问题实施产业基地再造工程,可以有效促进城市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率这座城市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在推动制造业发展上,要聚焦区域重点产业链的薄弱领域和缺失环节,集中力量补短板,夯实基础,降低卡脖子风险,不断提高行业整体稳定性

发挥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城市的发展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供了场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也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的标志城市在发展制造业过程中,要发挥自身优势,适度提前建设新的基础设施,以两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鼓励企业进行融合创新,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构建全面示范引领的制造业发展生态环境布局城市制造业高附加值环节,要瞄准企业和产业需求,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联动,努力营造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的成长环境,构建政产学研金一体化产业生态圈同时,要以服务业发展为引领,对标国际规则和国内最佳实践,加快优化营商环境,围绕政务环境,服务环境,市场环境,加强城市服务能力,治理能力和管控能力建设,增强产业创新生态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

热搜:制造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多地为何重提“制造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