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防治工作目前已经曙光初现,但由疫情所引发的经济影响却开始日益显现,在14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小微企业在疫情中受影响的冲击极为明显。
有研究机构表明85.01%的中小企业认为其账面上的流动资金仅能维持公司运转不超过3个月,生存压力凸显。
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适时预调微调,缓解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疫情发生后,银行业主动发力,通过线上授信、简化贷款流程、允许延期还款等手段,实现“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的监管要求,在纾困小微企业方面全力以赴。
零壹财经相关调研报道指出,尽管商业银行加大了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但能够从银行获贷审批的企业仍屈指可数,大量的个体工商户与无抵押担保的小微企业仍然苦于无法贷款。
金融科技加持 银行线上化服务加速替代
由于疫情的突然爆发,网点和线下经营模式受到巨大冲击。使得城商行、农商行等实地调查、核实措施无法进行,传统金融服务的优势无法施展。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
通知指出要大力推动产融结合。加快发展基于生产运营数据的企业征信和线上快速借贷,推广应用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方式,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的资金需求,防止出现资金链断裂。
线下“冷冻”之际,金融科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金融和科技的结合,金融科技由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带动,对传统的金融市场、金融服务、金融产品产生了根本性革新。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让银行业更加认识到线上服务渠道的重要性,注重运用金融科技力量,加大线上化服务力度。
各大中小银行一方面努力加强电子渠道布局,实现手机银行、网络银行等多产品线下业务线上化水平。二是加强智能风控创新,特别是打造涵盖贷前、贷中、贷后管理等的全流程体系。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最近一段时间,各银行机构线上业务的服务替代率平均水平达到了96%。
例如,工行在疫情期间加大了线上融资服务,提升网络融资审批效率,为小微企业提供足不出户的融资服务;浦发银行也加强科技支撑,在全国范围特别是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加强线上业务服务。
危机促转型 中小微金融服务平台助力小微企业渡难关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的作用尤为重要。作为国内第三方智能风控与分析决策服务供应商,同盾科技致力于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为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搭建融通的桥梁。
同盾联手杭州、唐山等城市完成共建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高效撮合金融产品和贷款需求,构建了一个各方共赢的生态系统。
余杭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自2019年7月18日启动以来,已有近50家合作机构加入,70余个金融产品上线。
疫情期间,未来科技城有多家企业短期内业务遭受严重影响。
未来科技城深化“三服务”,2月17日发起开复工企业融资需求调研并率先打造余杭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抗疫产品专版”与“股权投资专版”,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精准对接融资需求,无接触服务保障企业融资。
调研发出当晚就收到了50余家企业提交的融资需求申请,银行及投资机构也迅速作出响应。本来线下贷款要一到两周时间才能完成,通过平台,24小时内审批完成,48小时内就可以放款。
不到48小时的时间,已经有3家企业获得了1000万元的贷款。
中小微金融服务平台有效发挥了数字化、线上化、智能化和非接触等优势,基于对企业的精准分析,通过适时创新和调整,使得多家企业在业务停滞期间,仍能顺利获得金融服务。从申请、贷前信审、授信、贷后管理等全流程动作皆可在平台完成,全程电子化从而避免人员流动和交叉感染的可能。
今年的疫情是危机也是转机,银行业本就是在经营风险,本次疫情的突然爆发,促使很多银行会更加痛下决心去考虑“零接触银行”、“智能银行”的经营模式,进一步加快拥抱金融科技和第三方科技公司的步伐,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
日前,同盾与北京中关村银行、江南农商行、四川农信社等银行取得合作,运用大数据和平台场景优势,加强金融与科技的融合,针对小微企业的业务特性设计个性化信贷产品,控制风险降低不良率,协力高效精扶持疫情中的小微个体,这或许也将是未来解决小微企业贷款痼疾的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