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中国2月通胀低位运行CPI连续三个月处于“1时代”

栏目:财经    来源:和讯网    作者:笑笑    发布时间:2019-03-11 09:27   阅读量:17706   

受基数偏高影响,中国2月CPI同比涨幅创13个月新低,且为连续第三个月处于“1时代”;当月PPI同比升幅则持稳在近两年半低位。通胀温和运行,意味着通胀不会成为今年宏观政策调控重点关注的内容。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六公布,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5%,和路透调查预估中值相符,并创下2018年1月以来最低水平,当时亦为1.5%。2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0.1%,维持在上月创下的28个月低位,路透调查预估中值为0.2%;PPI环比下降0.1%。

分析人士认为,国内需求偏弱、M2低位运行,通胀并不具备来自需求和流动性方面的支撑,今年通胀放缓是大的趋势,同时也给宏观调控留下比较大的空间,降准毫无疑问还会有,同时也不排除降息的可能,只是目前来看动利率的可能性并不大。

他们并进一步解释称,虽然2月CPI环比涨幅创一年高位,但主要是受蔬菜价格的支撑,目前除猪肉外的食品价格中,暂未看到可能推动CPI超预期大幅上行的风险因素;PPI方面,预计随着稳增长政策落到实地,基建投资的升温或许能带动PPI出现相应的回暖。

“整体来看通胀的风险并不大,不会成为货币政策宽松的掣肘。预计2019年宽货币宽信用的格局还将延续,”联讯证券分析师李奇霖称,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降低实际利率”、“适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数量和价格手段”看,也不排除降息的可能。

“预期随着货币及财政政策稳增长促需求的积极效应逐步显现,总体居民消费物价水平持续走低态势将在二季度触底,而驱动因素将主要来源于非必须消费及服务性商品。”中泰国际研究部宏观策略分析师徐博称。

他并认为,面对当前内外部环境,中国货币当局在选取全局性货币工具时,降准仍将优先于降息。事实上,货币市场和机构间的利率价格已处于相对较低水平,流动性已较为充裕,信贷市场利率市场化水平已相对较高,在结构性及有的放矢的政策驱动下,已呈现出较好的传导货币政策和自主调节的能力。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指出,CPI同比涨幅回落主要是跟基数有关,去年2月是全年的高点,导致本月翘尾因素的影响为零,直接拉低了CPI。今年通胀放缓是大的趋势,需求上不去,M2也处在低位,通胀不具备需求和流动性的支撑。

PPI方面,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难以出现大的上涨,输入型通胀压力减轻;更重要的是国内工业领域需求比较弱,国内需求上不去就无法带动PPI出现相应的回暖。他认为未来随着稳增长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在投资和基建拉动下PPI可能会有反弹,但全年涨幅肯定是会低于去年。

在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经济运行基调下,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淡化了GDP增长目标,从去年的6.5%左右下调至2019年的目标增长6-6.5%,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与此同时,政府工作报告目标2019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和2018年目标一致,而2018年实际CPI同比涨幅为2.1%。

CPI温和运行,工业品价格有望企稳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在2月份CPI 1.5%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为0,新涨价影响约为1.5个百分点。环比来看,2月CPI环比上涨1.0%,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0.7%,且为去年2月以来最高水平。

西南证券宏观分析师杨业伟、张伟解释称,CPI环比主要受春节因素推动蔬菜价格上涨所致,猪肉价格涨幅有限,2月环比上涨0.3%。虽然近两周猪肉价格有所回升,但对CPI的推升作用有待继续观察,整体通胀将延续弱势。

华泰证券宏观李超团队指出,今年年初全国范围内并未出现大范围极端天气,而且今年春节和2018年春节月份都是在2月,不存在春节错位因素,因而通胀当月环比表现较为温和。整体而言,除猪肉以外的其他食品价格,暂未看到可能推动通胀超预期大幅上行的风险因素。

而PPI方面看,今年最可能影响PPI超预期下行的因素,在于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而需求侧刺激效果不及预期。“目前来看,部分工业品价格已经在反映基建增速可能反弹的预期,我们预计未来几个月PPI环比可能重新出现正增长。”该团队称。

在2月PPI 0.1%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8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7个百分点。当月PPI环比下降0.1%,为连续第四个月负增长。

杨业伟、张伟也提到,从高频数据观察,螺纹钢、动力煤等价格均在春节后有所回升。随着经济悲观预期消解,PPI短期环比跌幅或持续在0附近运行,而叠加低基数效应推动,PPI环比增速或有持续回升。

热搜:cpi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中国2月通胀低位运行CPI连续三个月处于“1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