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傅文婧、柏可林9月17日报道: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9月17日上午在上海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大会主题为“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在媒体见面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对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地图2.0版进行了现场解读。
图片说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
目前,全球正在爆发人工智能产业浪潮,神经网络进入快速发展、快速普及的时代。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出台相应政策,布局全球人工智能整体发展。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整体规划,工信部提出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计划,积极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链的整体发展。从产业的基础设施健全、产品进入使用阶段,到人工芯片、语音产业的智能发展,中国都在大力推动创新普及和产业化进程。
刘多院长介绍,中国目前拥有的AI企业数量为1040家,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的2039家。自2015年后,专利申请快速攀升,产业热度大幅上升,产业投资活跃,相关产业规模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在语音和视觉技术方面。
刘多院长透露,我国人工智能应用的产品覆盖广泛,在医疗健康、视觉、商业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投资热度较高,大数据和数据服务为人工智能金融融资的常青树。
人工智能的全球化趋势明显,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日益向好,其中北京的发展水平领跑全国,沪粤江浙等地也在快速发展。新发布的人工智能产业地图对整体结构、相关应用产品、软件算法、应用设施等都进行了全面梳理。
刘多院长表示,人工智能是人类共同的技术,需要全球化共同协作。中国拥有非常庞大的市场,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企业应用,通过产业地图可以看到不同行业垂直领域的应用,她预期医疗健康、制造、农业、金融等领域,将来都会有很大应用,特别是语音识别和机器视觉等领域,在我国的应用发展都有很好的前景。
在机器学习主导AI发展的今天,应该以何种心态面对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可能?刘多院长认为,任何一个技术发展过程中,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顾虑。人工智能无论将来如何发展,最终是由人类进行设计开发。一方面,人工智能赋能行业生产,同时也是由人类去开发人工智能,从而改变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这其中,需要提前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都需要尽早研究制定。让人工智能赋能于人类,改善生产和生活,同时避免可能造成的伤害或伦理上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