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饭碗”会不会有一天被“它”抢走?(摄影 柏可林)
东方网记者解敏9月17日报道:世界经济论坛在最新发布的《2018年未来就业报告》中称,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可能导致未来五年有7500万个人类工作岗位被取代。我的“饭碗”会不会有一天被“它”抢走?曾经看起来有些不切实际的担忧,现在似乎正一步步逼近。
被人工智能替代?人类为什么会恐慌
在医疗领域,手术机器人、辅助读片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地医院的医疗助手。
在驾驶领域,优步无人驾驶已经累计行驶100万公里的行程。
在翻译领域,科大讯飞将语音识别的准确率已经从60.2%提升至95%。
在客服领域,支付宝现在已经使用了智能客服,成功提升自助服务率。
人类的恐慌,大多源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能力。深度学习是在模拟人脑结构建立大规模神经网络,在数据支持下,神经网络可以通过训练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同时,人工智能在“体力”上只需用有足够电力就行,并且在情绪上没有任何波动,用高度理性应对人类的非理性。因此,人工智能必然将在众多的流程化和重复性的工作岗位上替代人类。
有些岗位就应该被人工智能替代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小康教授认为,有些重复性的体力劳动就应该被替代。例如在手机面板生产流水线上的质检员,他们需要每天花10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去检测面板质量。这个工作岗位两三个月就要轮一次岗,因为普通人的肉眼天天盯着密密麻麻的零件面板确实受不了。而先进的智慧工厂的检测工作就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通过机器视觉技术,对生产制程中产生的各类缺陷进行自动检测,并进行分类。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检测效率,这样的替代是完全应该的。
杨小康认为,在未来可见的10-20年间,弱人工智能技术将迅速取代众多的传统岗位,特别是流程化的工作岗位。预计现有的传统岗位中50%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这也将倒逼整个就业市场的转型发展。就像生产线上的机器人替代原来的操作工,形成一定规模后,整个生产制造的流程就需要重新开发、规划,而这一规划的过程则非人类不可。因此即使人工智能呈现跨越发展,依然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类,人类应该成为“人工智能”的管理者。
同样,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今天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开幕式上也表示,每次的技术革命都伴随着大量的人工被机器所替代,但同时也有大量新的机会被创造出来,因此,不必担心工作机会减少。
李彦宏认为,人类已经进入“AI化时代”,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的是,如何在时代趋势下率先拥抱AI,做一个成功的AI技术应用者,尽快使自身AI化,赢在起跑线上,为未来提供发展动力。
人工智能风口下创业如何突出重围?
人工智能产业的爆发,改变了当下各行业的发展路径,也改变了大众生活。众多青年涌入人工智能领域创业,希望在AI的加持下突破传统行业束缚,建立一套新的生态体系。那么青年创业者如何突出重围,找准切入口?
在17日下午举行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少年创新创业主题论坛上,麦策数据联合创始人汤舸表示,不可否认,当下正是人工智能发展最好的时代。有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大概有150亿美元进入风险资本领域投在人工智能的项目上,中国分到了其中的48%,是全球份额最高的。同时由于市场的火热,也使得学术成果不断攀升,中国AI学术出版数量达到641项之多,美国只有130。从这两个侧面足以说明,整个行业需要大量人才进入,也不缺乏就业机会。
脉策数据联合创始人汤舸谈“我们还需要什么样的人工智能创业项目”(摄影 曹子琛)
但是行业内部的现状又是另一番景象。以目前国内人工智能领域位列前20的独角兽企业为例,他们在做的大部分项目都是亏钱的。获得的收益还没有一些人工智能培训机构赚得多。汤舸坦言,现在人工智能创业氛围和资本更偏向技术,更希望一个技术可以快速落地,在成本和效率上取得商业成功。
许多人在讨论AI会让我们失业,本质上考虑的都是低效率的人工工作。但是创业不应该迷失在技术和资本里。阿尔法狗事件的重要性不在于机器人打败了李世石,而是它提出了人类没有认识到的领域。这是一种真正的智能替代,让机器做了人做不了的事,而不是现在我们大多数人工智能在做的,让机器人更高效、更低成本地替代低端劳动力。
对于未来可能进入人工智能领域工作和创业的人,汤舸提醒,现在已经有足够多的聪明人帮助我们实现了打车更方便、叫外卖更方便、拍照时更好看。但至今为止,我们用了很多工程导向和效率导向的技术,让AI技术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却没有一个可以取代我们做决策,取代我们认知科学发现。如何把创业项目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帮助我们做深度决策,从而更清晰地认知这个世界,才是未来人工智能真正需要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