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18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出席此次发布会的国务院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彭华岗介绍称,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3.7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利润8877.9亿元,同比增长23%;累计上交税费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
彭华岗称:“上半年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经营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收入利润持续快速增长,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人均创利同比增长24.4%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7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5万亿元,同比增长16.8%;累计实现利润总额7218亿元,同比增长15.8%,净利润5353.2亿元,同比增长18.6%。
而对比今年数据可以发现,上半年央企营业收入增速相比去年上半年有所降低,不过,央企的利润增速则比上一年同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这背后到底的是什么原因呢?
记者发现,目前央企成本费用压降成效明显,对今年上半年央企利润增速提振产生了重要作用。彭华岗以央企运行数据举例:“上半年成本费用的总额增速低于收入增幅0.7个百分点,百元营业收入支付的成本费用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资产周转也有所加快,到6月末‘两金’(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用资金)占用流动资产的比重同比下降了2.1个百分点,资产现金回收率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此前,国资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丽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称,一段时间以来,央企为降低成本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对成本费用进行压降,特别是对于冶金矿业、交通运输行业的成本进行了压缩;二是对国企央企“两金”进行压控。由于实行了存货的精细化管理,对于应收账款的管控也进行了调整,使得国企央企“两金”都出现了明显下降。
彭华岗介绍,上半年央企运行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上半年中央企业人均劳动生产总值同比提高8.7%,人均创利同比增长24.4%,应该说还是一个非常亮丽的数据。”他表示。
近期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强调提高国企央企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性。例如,5月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着重强化了工资总额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指出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当年工资总额增长幅度可在不超过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范围内确定。
对此,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锦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强调工资与劳动生产率挂钩,目的就是为了保障普通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合理收入。通过强调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性,再次确认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从而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央企整体负债率稳中有降
开年以来,国企降杠杆工作的进展一直是国资监管部门高度重视的课题,此前,国资委就召开了中央企业降杠杆减负债工作推进会。会议指出,央企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切实转变过度依赖举债投资的观念。要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处僵治困”收官工作,坚决化解过剩产能,力争提前完成“压减”工作任务。
要全面加强资金管理,加强现金流管理,做好“两金”压控,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进一步优化资产质量,积极稳妥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续推进提质增效,多渠道降杠杆减负债。要全面加强风险防控,加强金融风险、债券风险、债务风险防控,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而在此次发布会上,国资委有关负责人也介绍了今年上半年央企降杠杆工作的最新进展。针对央企负债率情况,彭华岗称:“到6月末,中央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66%,比年初下降了0.3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目前,中央企业的资产总规模达到55万亿,降0.1个百分点就不得了,所以都是很不容易的。”
此外,彭华岗还表示,目前18家企业正积极稳妥推进市场化债转股,签订框架协议5000亿元左右,现在落地已经超过2000亿元,这也推动了负债率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