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时代光华出版社版,知名职场作家七芊的新书《你怎样过一天,就怎样过一生》于2017年9月上市。
在此之前她接受了领英中国的梦想职业访谈。
以下为访谈整理内容:
“大概讲讲我的职业生涯和职业选择,是如何确定了眼下的工作,如何一步步从市场专员,做到了市场经理,成为了职场专栏作家。
我很喜欢一句话:每个人要做的事都埋藏在她过往的经历里,如果你找不到方向,就问小时候的自己。
我从小到大的梦想都没有变过:想成为作家,有自己的节目,帮助一批年轻人。
对工作的要求也基本没有变化,想要做传媒。
就这样,坚持了十几年年。
这期间我做过各式各样的努力,各式各样的尝试,他们或许因为时机不成熟,或许因为努力的方向不正确,失败或者短暂的成功都有。
就这样一直折腾到二十五岁,就在那一年,突然间有人知道我是个职场作家,突然有领导认可我的工作能力,那种感觉很奇妙。
讲一讲我的梦想故事:
我出生在一个三线小城市,母亲在大学工作,受母亲的影响比较多,很小的时候对于文字,书法,古籍这类的内容启蒙较早,所以写作文经常会受到表扬。
小孩子就是这样,别人越鼓励她什么东西做的好,她就越愿意做什么,我想这是自己第一步关于想做个作家的心思吧。
但是大家也都当我说的是玩笑话,父母也是这样想的,母亲期待我进入高级的企业成为顶尖的白领,她甚至不希望我进入到大学去工作。她说:不要做个书生气的女孩,要做个时髦潮流的女人。
受母亲的影响,我成长的过程中对学业看的很重,这期间也有很多自己的写作作品被刊印在杂志,报纸,或者学生刊物上。
大学之后,非常自由。真正意义上实现目标的时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为了满足我母亲“见世面”的要求,她为我选择了日语的专业,多学一门语言就可以多看一个世界。
最初自己对这个专业非常崩溃,因为我是很想学中文的。但是如今看来,父母的抉择是对的,因为成为作家很容易,但是见世面的机会和经历是很难得的,年轻的时候应该多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情来增加挑战看到新的世界。
学一门外语,多去一个国家,多接触一些开阔的人,慢慢自己会跟着改变,文字的质感也会有所不同。
大学之初,自己还不能理解上述这些内容,而是崩溃绝望地想着自己毕业之后要去做什么。
列出了所有感兴趣的职位,规定自己在四年之内全部尝试一遍,大学一年级开始的每个假期自己都会去实习。
第一份工作是毛遂自荐获得的,在当地非常有名气的报社。
那时狭隘的认知中那种电视台,报社是很牛的,所以很想去尝试一下相关的工作。但在二线城市,人脉关系很重要,父母如果没有这方面的人脉资源,很难进入到这种有背景的公司企业去工作。
决定亲自跑一趟,做了简历,拿着自己之前发表过文章的杂志,获过的奖项。去了报社的办公大楼。
谎称自己有介绍信,要打听下主编办公室的门牌号,保安也没有多问,就告诉我了。
一栋大楼有三家报社,前两家都是糊弄我说:有机会通知你。结果第三家也是最好的一家,我把资料包给了主编,表达了自己非常想要来这里实习的愿望,结果一个星期之后就收到了我的第一份实习offer,在当时最好的一个业务部门免费实习一个假期。
在那段时间,自己非常努力,和同事前辈相处的也比较融洽。有一天有个姐姐对我讲:《知音》这本杂志,稿费很高,他们所有的人都想上这本杂志的稿子。
就此,我才知道了有《知音》这本访谈杂志,也由此开始了自己人物访谈的写作生涯。
就写作方向来讲,我尝试过很多方向,慢慢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去写那些情节很强的内容,大概就是所谓的不感兴趣吧,而相反,人物方面的文章让我觉得很有兴趣。
那篇文章的稿费是7000块,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之后我的很多实习工作也都顺利的拿到了offer,它们中很多本来都是企业并不招人的。
总结下来觉得自己是那种不管不顾的人,虽然做事方法笨,处在大学里信息闭塞,但是足够有毅力,可以一直坚持。
一个人不行就换另一个,十个人不行就换下一批十个人,只要一直在坚持,总会看到希望。
但是毕业的时候仍然很迷茫,这种迷茫来自于我以为对社会很了解,但是我并不了解。因为毕业后来了北京,我对北京也并不了解,我这时候才发现,和这个世界复杂的社会分工相比, 我所做的只是冰山一角。
理想和现实的落差,确实让人崩溃。我开始面对找工作的烦闷,你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去什么企业。而这个时候没有人能够帮助你。
来北京的第一份实习工作在一家杂志社,感觉杂志社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不适合我。实习还没结束我就辞职了,去寻觅新的工作。
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是翻译,整个工作环境里只有我和主管两个人是中国人,我和他们年龄差距很大,笑点泪点全部不同,工作也很枯燥。自己的价值没有发挥出来,会很痛苦。
那时候开始有人打击你,我的爸妈开始打击我,我的亲人开始打击我。他们总是在说服我去适应社会,去适应环境,去做我不喜欢也不擅长的事。
我知道自己不属于这个地方,所以还是辞职了,但是我始终相信自己是个非常有用的人,我的优势一定可以找到一个可以发挥的地方。
我猫在公寓开始研究找工作,那段时间都是我自己度过的,每天花五个小时来浏览工作,来了解行业,来听课,然后针对每一个岗位做一份详细的简历,一有面试就去。到最后总结出一套找工作的秘籍。
虽然自己当时是一无所有的毕业生,但是我想自己也有选择企业的权利,而不是企业在选择我。这种心态,让我在面试百家企业的过程中越来越从容,不焦虑。
在面试三十多家的时候,我基本上已经确定了方向, 想要做互联网读书,互联网行业,读书方向。
然后基于此开始了新一轮的简历制作,投递,所以,一直面试一只面试,总结下每一场的面试心得,需要改进的地方。
所以每当有毕业生问我他们为什么找不到工作的时候,我都觉得恨铁不成钢,在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停下来。量的积累一定会引发质变。
经过一番面试,研究,学习,我终于收到了自己最满意的一个offer,微博读书业务部的市场公关。
这个正确的第一步,让我了解了读书行业的内部信息,才知道一个作家是怎么被挖掘,被包装,被推广出来的。
而这些都和我在二线城市,三线城市所畅想的完全不同,那个时候我开始相信北京真的是个有梦想的地方, 因为它操控了整个行业,而我们之前理解看到的的那些生活不过都是外围的表象。
就此,我才走上了这条路,不管上班有多忙,下班之后都开始写作。持续写了一年多的时间。
年底领英的发布会上,金融时报的总编问我你是谁,我说我是七芊的时候,她说我看过你的文章。
看一刻的感觉很神奇,有一种突然被人认可了的感觉,很激动也很欣喜。
这之后,因为想满足自己做节目的要求,所以我跳槽到了搜狐视频,依旧从事市场的工作,并且升任了经理,再之后,因为VP的推荐,我进入了爱奇艺,负责行业影响力的全程总策划。
在职场发展的这条路上,自己有两个很满意的品质:1 不信邪,2 能坚持。
不信邪,越是有很多人告诉我困难在哪里,如何不可实现,要忍耐,要适应的时候,我越是觉得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正确的人生,只有你认为对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