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7月5日电(柴燕菲 严格 张煜欢)在中国企业家中,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超过60年,是罕见的。而其中近40年是在担任国企的一把手,放眼全中国,大概只唯此一个。
“他是中国中药产业化的第一人,在他身上实现了传统中药向现代中药的转型。”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口中的这个他,就是“唯此一人”的传奇浙商——冯根生。
7月4日凌晨4时许,中国(杭州)青春宝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冯根生在浙江杭州病逝,享年八十三岁。十年前,正值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关口,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开路人,冯老曾面对面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为记者讲述自己超越半个世纪的“中药人生”。该稿件也被收录在《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口述系列之——浙江改革开放30年口述历史》一书中。
为中药正名 “十年后要成为中国最好的中药厂”
出生于中药世家的冯根生,14岁小学毕业后,就进入胡庆余堂当学徒。1972年,对冯根生来说是个极为重要的时间点。那年7月,胡庆余堂一分为二,位于市区的母厂更名为杭州中药厂,而冯根生所在的制胶车间则自立门户,升级为杭州第二中药厂。
当时,胡庆余堂的几个副厂长都“嫌太偏僻”不愿去位于郊区的工厂,时任车间主任的冯根生,被“临危任命”为杭州第二中药厂厂长。
名义上车间升格为了工厂,实际上却还是个略显破旧的小作坊。“我承认穷,但我说我们要争口气,10年以后把厂子建成全国最好的中药厂。”在全厂的100多个工人面前,冯根生立下了“豪言壮语”,未想不仅没有掌声,大家反而哄堂大笑。
的确,37万元(人民币,下同)总资产,18万元净资产,没有一分钱现金的杭州第二中药厂,在当时“穷得一袋水泥都要向兄弟厂家借”。
传承千年的中药难道真走上了“穷途末路”?为了不让中药厂倒闭,冯根生提出“古老国药必须现代化”,即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形成一个中药现代化生产设备的研制队伍。与此同时对工厂进行合同制改革,在管理模式上掀起了大刀阔斧的改造浪潮。
“我只念过小学,但是我有个特点,对新的东西、对抓住的机遇特别敏感。”在冯根生的“胆大心细”下,杭州第二中药厂“起死回生”,到1988年,该厂的销售额猛增到1.7亿元,这也是中国2000多个中药厂中第一个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
“中国有句古话叫枪打出头鸟,像我这样的出头鸟,几十年来早就遍体鳞伤了,但我不走回头路,而且我会始终保护好心脏,我的心脏就是无私。”为传统中药向现代中药转型“吃螃蟹”的冯根生,是一个因传承之心无所畏惧的人。
为改革开路 “青春宝是国家的,不能被合资”
从一穷二白到“触底反弹”,冯根生抓住了一轮机遇。但那个年代经营权与所有权背离的国企制度,则给企业家们套上了新的枷锁。
“1990年提出全面治理整顿国有大企业,那一年,厂里销售额不到1亿元,利润从2700万元跌到500万元,与民企拉开差距了,这就是当时国企的困境。”冯根生深知,身为一把手的他需再迎改革,为国企找寻一条新的出路。
合资,成为这场改革中的核心词。
“1992年,为了合资我们成立了国有的集团,杭州第二中药厂作为子公司参与局部合资,但品牌留在集团这个母体,以保证我们辛辛苦苦创下的青春宝品牌能掌握在国家手里。”绕过机制弊端的冯根生,没忘苦心留住品牌之根。
果真,香港中策在合资时便提出了“净资产合资”与“母体企业连品牌共同合资”的要求,这对于冯根生来说,“显然吃亏得不得了”,于是果断拒绝。
在冯根生的坚持及多方接触之下,最终由泰国正大集团与“子公司”杭州第二中药厂完成了合作。之后,会计师事务所对该厂总资产进行评估,共计1.28亿元,比企业净值高出近两倍。这顶合资企业的“帽子”,为“母体”青春宝集团的发展迎来了巨大的空间。
冯根生带领着青春宝集团,一度创造了年增长20%的国企傲人业绩,1988年当选首批“全国优秀企业家”的他,也成了国企改革中当之无愧的弄潮儿。
为根的情谊 “胡庆余堂是培养我成长的地方”
“作为一厂之长,要把国有企业当作是自己的企业一样去努力拼搏,把所有的精力投入进去;如果想反正这个企业是国家的,最多三年总是要走的,叫谁去都搞不好。”在为国企效命数十年的冯根生看来,胡庆余堂这家百年老店的兴衰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在浙江杭州,“江南药王”胡庆余堂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冯根生的祖父、父亲都曾是胡庆余堂的老药工。但1996年,经营不善的胡庆余堂已累计亏损9500万元,1年的销售额却仅为5000万元。
也是那一年,杭州市政府决定让冯根生兼并胡庆余堂。“胡庆余堂毕竟是培养我成长的地方。”作为从胡庆余堂走出去的中药传承人,冯根生也见不得这家百年老字号就此湮没。
神奇的是,在兼并后短短5个月,胡庆余堂就止住了下滑势头,第二年便开始扭亏为盈。如今胡庆余堂成立了集团,销售额累计10亿元,比起原先整整翻了20倍。
从14岁成为胡庆余堂末代弟子,到成为一代传奇浙商,七十载风云过,冯根生书写了一个个商业奇迹,化作了中国改革大潮中的一个时代缩影。
“不要只看到国企这棵常青树表面上风光的一面,要知道这棵常青树的背后有多少心血、汗水和眼泪。”冯根生总不忘提醒我们,掌舵大型国企既有“面子”上的光鲜,也有“里子”中的艰难。
但身为一名中药的传承发扬者,这人生百味,冯根生皆甘之如饴。冯老,一路走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