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五号火箭2006年立项至今,有上万航天人参与研制,各类试验和测试,有的要做上几百遍甚至上千遍。长征五号即将迎来它的第二次发射,进一步验证技术,为年底发射嫦娥五号做准备。长征五号是在去年首飞成功的,他的成功也意味着中国火箭进入世界第一阵容。那么,长征五号将对中国的航天事业带来怎样的带动作用呢?我们来听听长征五号火箭的总指挥王珏怎么说。
作为我国新一代的运载火箭中能力最强者,长征五号首飞成功,代表了我国航天技术水平的巨大提升,进入空间的能力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总指挥王珏:比如说我们现在的国家的低轨的运载能力是在9吨到9.5吨,那么长征五号的低轨运载能力达到25吨。我们高轨的运载能力在5.5吨左右。那么长征五号一下把这个能力大幅提升到14吨左右。
王珏介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世界航天强国都在竞相研制大火箭,其中包括美国德尔塔和宇宙神五,欧洲的阿丽亚娜五,俄罗斯的安加拉火箭等,这些火箭大都采用了5米左右的大直径箭体,环保型的火箭推进剂,并达到了很强的运载能力。长征五号的出现,让中国运载火箭的能力再次跃居世界前列。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总指挥王珏:一个它首次把我们国家的箭体结构的芯机结构,从原来的3.35米,扩展到5米直径,第二是采用了无论是它的芯级动力,还是它的助推器的动力,都采用了无毒、无污染的绿色环保的推进剂。所以从这个指标来看的话呢,长征五号无疑是达到了目前现在世界大型火箭的前列。
一个国家进行航天活动的能力取决于它所能研制火箭的运载能力。随着长征五号研制工作的顺利推进,我国未来多项重大航天工程的实施也有了坚强的保障。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总指挥王珏:(下半年)准备实施的嫦娥五号的发射任务,就是要实现探月工程绕落回第三步的这样一个宏伟目标。那么其次它还要承担我们国家这个大型的载人空间站的发射任务,未来的探火(火星探测)任务的,首次发射任务由它承担。所以可以这么说长征五号的研制成功,将是我们国家后续以及相当长一段时间,一些重大的进入空间的(工程)一个重要的一个支撑。
长五:突破多项难关完成艰难蜕变
长征五号火箭的工程研制历时十年,可谓十年磨一剑,然而王珏却告诉我们,如果算上项目预研和技术攻关,长五的研制工作甚至可以追溯到三十年前。一型新的火箭倾注几代航天人的辛勤付出,正是因为研制难度大。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总指挥王珏:在这个项目立项之初,在确定这个技术方案的时候,我们就确定了12大类,247项关键技术。那么从产品来看,整个的全新研制的新产品,在一发箭里面它的覆盖面达到了92.5%。
不仅新技术的使用量大,每项新技术背后,都是对中国航天技术顶尖水平的考验。长征五号的主体部分,也就是芯一级采用的是液氢和液氧的纯低温推进剂组合,这是提升火箭运载能力的关键之一。但如此大规模使用低温燃料,对中国航天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总指挥王珏:一方面这个发动机要面临着超低温带来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就是零下253度,中心区的燃烧温度要达到三千摄氏度以上。第二它的这个整个的工作过程,还面临着高压的,100个大气压以上。发动机里面还面临着高速旋转的技术难题。我们氢氧发动机的转速达到了将近四万转。
为了克服这三大难关,新发动机研制就历时近20年,累计试车超过37000秒,只为了火箭飞行过程中不到3分钟的完美表现。最终,新研制的大推力氢氧发动机,比上一代氢氧发动机推力提高9倍。在研制历程中,研制团队几经挫折,靠的是不服输的坚持。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总指挥王珏:搞航天的从来没有放弃两个字,从来是不提的。由于本身航天就是一个高风险的这个事业,同时航天每往前走一步,都面临着不断的技术挑战,这是我们正常研制工作的一部分。
正是在发动机,新材料,大结构箭体等全新领域的重大突破,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才得以研制成功,而同时,这个火箭型号的诞生更是对我国航天产业乃至整个制造业提供了强大的带动力。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总指挥王珏:它同时带动了我们国家大型的,大型结构的装备制造能力,那么直接也孵化出了像天津滨海新区建成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的大结构这个制造和总成的这种能力。在技术上也带动了一系列像材料,工艺的这些技术的,包括元器件的一些技术的提高。
长五:全新火箭家族不变航天梦想
长征五号大火箭带动的不仅仅是生产和制造的能力,以长征五号的首飞成功为标志,中国新一代长征系列火箭家族也完成了全部的亮相,中国进入空间的能力,进入到了全面升级换代的阶段。
早在长征五号研制之初,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就融入在了整个设计中,这也是让长征五号一个型号就可以胜任未来我国包括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在内的多项重大工程发射任务的原因。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总指挥王珏:比如我们现在长征五号这型火箭,是通过芯一级、芯二级和助推级三种一共是六个模块。那么比如说我们要打空间站的时候,那么就可以考虑到把二级取消;奔火(星)的这么一个轨道,那么它要求的速度是更高,那么后面的主要是通过它的惯性飞行端,和后面的那个上面级的工作来实现。那么同时更便于我们火箭的逐批生产和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
不仅如此,长征五号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模块化的设计理念,更让它成为新一代长征系列火箭发展的基础。尽管是长征火箭新一代家族中出厂最晚的一个,但正是长征五号的研制和攻关,让新一代长征火箭家族的诞生成为可能。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总指挥王珏:一个系列两种模块三个发动机的这种构想,那么衍生下来它实际上同时就孵化出来我们的长征七号和长征六号,所以从这点来讲就是长征六号和长征七号,在技术上和长征五号在某些方面,是互相继承和发展的。
从提出构想到今天首飞成功,近30年的时间,王珏和很多一开始就参与长五研制人员一样,从翩翩少年到今天两鬓染霜,但在他看来,能参与长征五号的研制,是一件幸运的事。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总指挥王珏:很值,就是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够在投入航天以后能够从事这样一个跨代的这样一个工程,以及对下一步的重型火箭,那么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长征五号这型火箭承载着应该不光是我们这代人,还包括几代人航天人的梦想,
记者:什么梦想?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总指挥王珏:就是使国家的自主进入空间的能力,能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能够为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的发展搭建更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