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朱大明(左)和张勇22年后再相聚,相谈甚欢。 本报记者 高科 摄
昨天,张勇(左)把钱还给朱大明夫妇。
2016年8月18日,本报对朱大明进行了报道。
昨天,张勇22年前的还债承诺在重庆渝北兑现了。
在朱大明家中的餐桌上,张勇打开黑色背包的拉链,从包里拿出四沓方方正正的百元钞票,恭敬地递到71岁的朱大明手中,“老师,这是还您的钱。但还不完的是您对我的恩情!”
四沓百元大钞共20万元,是头一天夜里张勇从深圳坐着飞机带到重庆的。
他等还债这一天,整整等了22年,也寻找了老师朱大明22年。
张勇是6月23日从重庆卫视重播“逐梦他乡重庆人”回乡大联欢晚会上发现朱大明的,并辗转联系上这位恩师“债主”。
自2015年2月起,重庆市以“中国梦”主题宣传为契机,启动“逐梦他乡重庆人”全媒体大型人物故事寻访,一直持续到2017年5月,累计刊播482期522位“逐梦他乡重庆人”的精彩故事,展现了重庆人热情豪爽、吃苦耐劳、勤劳智慧、敢作敢为,勇于战胜任何困难和挑战,创造辉煌业绩和美好生活的可贵精神。
情谊
“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
22年后能够再见到自己的学生,这让71岁的朱大明格外激动,他一早就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换上了浅色的格子衬衫和黑色西裤。
在朱大明的印象中,张勇又黑又瘦,总是低着头,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好,话也不多,但人很踏实。朱大明和张勇的师生关系开始于39年前。
1978年,朱大明到重庆日化技校任语文和机械制图老师,张勇是他班上的学生。“他不出众,刚开始没怎么注意到他。”在朱大明的记忆中,张勇其他科目成绩一般,但在机械制图方面比其他学生要刻苦。
由于个子小,张勇一直坐在前三排。上课时始终伸长脖子听讲,下课后依旧坐在课桌前,仔细整理笔记。这引起了朱大明的注意,偶尔也会为他开个“小灶”。两人时常坐在一起,言语纸笔交流中,师生情谊日渐浓厚。
任教不久,朱大明和妻子要搬到当时学校的教工宿舍,张勇主动帮忙搬家清扫和搬运家具行李。原本满是尘土的粗糙水泥地,愣是被张勇用抹布一点点擦出了原本的灰白色。
“学习认真,又懂事,我们夫妻就把张勇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朱大明说,张勇只小他10岁。
两年后,朱大明离开学校不再教书,但依旧与张勇保持联系。逢年过节,张勇都会登门拜访。
1987年,朱大明只身前往深圳,闯出了一片新天地,他的“大明火锅城”开业时,海内外100多家媒体争相报道,这也使得“大明火锅城”火遍深圳,吃火锅的人得排很长的队。
借钱
“老师这里不用打欠条”
1991年,张勇只身一人到深圳投奔朱大明。因为会加工设计,他从重庆带了一些旧设备到深圳开了一家机械零件加工厂。
创业之初,张勇发愁没业务,有了业务又发愁生产力无法满足订单。
“要钱周转,我给你,只要你好好干。”张勇发愁时,朱大明将准备好的资金给了他,并说需要用钱就开口,“老师这里不用打欠条。”
借给张勇多少次钱和总金额,朱大明坦言没有记过,因为当时生意做得大,很多人都曾寻求并得到过他的帮助,也有很多人至今还欠他的钱没有还,只有张勇主动找到他还钱,“这也证明我没看错人。”
离别
“我一定会把钱还给您”
在深圳淘到第一桶金后,朱大明又到多个国家进行了考察,发觉外国人对中国饮食文化不太了解。朱大明萌生了把正宗重庆菜带出去的想法,展示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彼时,中国驻福冈总领事馆的外交官也想把重庆火锅介绍到日本,正好遇上朱大明也有这样的想法,双方一拍即合。
1995年,朱大明赴日之前,张勇的工厂刚刚起步,朱大明像在学校时一样鼓励张勇不要灰心,“就像你学制图一样,只要你肯努力坚持,没有什么过不去的。”
张勇沉默许久,掷地有声地承诺,“我不会辜负您的期望,一定会把钱还给您。”
朱大明拍了拍张勇的肩膀后离去,谁知这一别就是22年。
意外
“你的学生要还钱给你”
1996年初,朱大明在日本福冈开了家重庆火锅店,他常这样引以为豪地说:“在日本九州地区,我是第一个将正宗的重庆火锅和川菜引进来的人。”
朱大明在福冈的生意越做越大,如今的朱大明在福冈开了五家担担面馆、一家火锅店。在福冈的店里,朱大明不仅带去了麻辣风味,还带去了重庆独特的风景照片,“很多福冈人就是在这里第一次看见重庆的。”
2016年,朱大明接受了“逐梦他乡重庆人”采访团的采访;2017年6月16日,他参加了“逐梦他乡重庆人”回乡大联欢晚会。
节目6月23日在重庆卫视重播后,朱大明突然收到一条陌生短信:“有人要还钱给你”。这样没头没脑的一句话让朱大明有些蒙,以为是骗子,便没有理会。
张勇得知朱大明要去北京,很坚决地让老师等一等,他要尽快从深圳飞回重庆见老师,当面还钱。
朱大明心里明白,张勇舍不得错过与自己22年后再见面的机会。
还债
“连夜带着钱飞了过来”
昨天上午10点半左右,身材精瘦、穿着白色POLO衫的张勇背着一个黑色双肩背包,急匆匆地赶到朱大明家中。
“朱老师,我真的好激动。”不善言辞的张勇紧紧地握着老师的手。时隔22年,张勇说不出更多话。
朱大明诙谐地说了一句,“你看起还是挺年轻,我都老了。”张勇笑了,摸着板寸头说:“为了见老师,来之前特意染黑了头发,其实我头发都花白了。”
“听您的话,我没有放弃,现在也算是成功了。”张勇像当年做学生时一样,给老师汇报了自己的成绩。他的厂从当年几百平方米的小厂房,已经发展成占地5000多平方米,拥有近千名员工,年盈利千万元的大工厂。
张勇和老师聊起创业经历很是感慨,说最艰难的时候是老师帮着渡过难关,他一直把老师当时“努力坚持”的话铭记在心,踏踏实实地经营,一步步走到今天,中途也没有遇到太大的挫折。
“老师,我要还您本钱!还利息!但还不完的是您对我的恩情!”张勇一口气说了好几个“还”,一边用双手从包里捧出四沓百元大钞、共20万元。
没等张勇说完,朱大明连连摆手,“哪里哦,连本带利20万元绰绰有余!”
张勇告诉朱大明,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朱大明出现在“逐梦他乡重庆人”回乡大联欢晚会上,当时就兴奋地跳了起来,“这20多年来,我始终没忘您当时的帮助,一直都想着还钱给您,却联系不上。”
张勇向朱大明提出想回家乡发展,“现在重庆发展得这么好,我也打算落叶归根回来发展。”
“好,很好,太好了,这真是不谋而合!我也有这个想法。”朱大明一连叫了几个“好”,他不仅鼓励张勇回乡,还说自己也有这样的打算。
22年后师生再相逢,朱大明和张勇紧握着对方的手,笑了。(本报记者 景然)
原标题:老师, 还得了您的钱 还不尽您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