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如何理解这一轮央企重组?

栏目:财经    来源:互联网    作者:夏冰    发布时间:2016-09-06 10:18   阅读量:16977   

编者案:8月26日,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在京召开重组大会,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宋志平任公司董事长。在宋志平的旧书《经营方略》中,他关于上述两家集团公司合并和这一轮央企重组有出色阐述。

中国大企业的特色成长路径

企业大不必定强,但小必定不强。大企业战略的核心有两点:一是目的,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推进中国经济的突起和发展;二是途径,通过资源整合、国民共进的方法快速构成大企业,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企业成长路径。

中国的大企业要如何建成?还得靠联合重组,靠资源整合。在建材行业里,丹麦的史密斯公司有130多年的历史,100多年前就在唐山建了启新水泥厂的反转展转窑,启新由此成为中国第一家出口水泥的工厂。与发达国家的百年企业对比,中国企业尚处在起步阶段,等着小企业一家一户地发展起来再到市场上竞争,就会失去先机。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之所以用联合重组的方法做大做强,也跟规模经济有关。在国际竞争中,假如我们连“大”这个完成规模效益的基础都没有,连“望其项背”的资格都没有,又何谈与跨国公司对标,甚至赶超呢?

不一样国家有不一样的发展沿革,经历了不一样的大企业成长和培育过程,中国大企业的突起构成了央企占主导的特色。央企能够成为大企业前锋,一是具有跨区域经营的优势,大部分央企由过去的工业部、工业局转化而来,企业领导者常常对行业的全国布局和资源情形很了解,能全盘问虑战略问题,这是很重要的思惟基础。二是在我国体制机制改革过程中,过去部委直属的科研院所和外贸窗口公司基本留在了央企,这些是特别宝贵的资源。三是在高度市场化的过程中,央企的活力和竞争力陆续增强,愈来愈多地承当经济义务、政治义务、社会义务。由此可见,在中国的经济构造中,央企在科技研发、国际化能力、工业化基础、管理实力等方面确实有独特优势,这些恰好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的重要因素。

有人问,西方领军企业大多是优越劣汰构成的,对比之下,如何对待中国央企的领军身份?其实,市场竞争并不是越自在越好,西方所谓的自在市场国家,其竞争也是有序的。在国际金融危机里,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是用适用主义取代市场原则,用贸易保护主义取代全球化。美国政府为何要救通用汽车?为何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了不让中国的银行去收购?虽然我们不能够用金融危机的缘由去否认市场化和全球化的理论,但国际竞争是客观的,国家之间的竞争是通过大企业进行的。这也教育了一些彻底崇敬西方自在经济的人,我们要有辨别地学习西方市场经济,要联合本身实际,不能够全盘照搬。

央企的领军身份是历史构成的,这是特色,也是现实,我们应坚定赞同我国大企业的发展,赞同央企在大企业过程中的成长。央企如今有能力、有义务做大企业集群的骨干力气,把我国的企业组织起来参加国际竞争。这是央企义不容辞的义务,是对国家和民族的义务。发展央企,通过市场化改革来提升其活力、做强做优,完成中国大企业的构成和突起,这是大的战略。其实,民企乐意进入国企,其实不是看中国企所谓的垄断身份,而是缘由是国企遵守了做大规模的市场规律。我国有央企、地方国企、民企,央企进一步大众化、市场化,和民企高度协作,这是构成大企业的捷径。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中,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国企和民企是一个有机体,在国际舞台上,它们是一个团队、一个团体,它们一起的名字是“中国企业”,代表着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我们今天不能够再狭窄地看问题,应当在中国经济突起和中华民族中兴这样一个大的环境、大的国家战略里,对待我国的各类经济成分和各类一切制的企业发展。

大企业合并是大势所趋

2016年,在国资委的推进下,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中材集团的合并拉开了序幕。两家企业同为建材央企,此次强强联合,是中国建材行业打造世界一流跨国公司的重大事件,对推进我国建材产业供应侧改革、加速企业转型升级脚步、参加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协作势必产生深远影响。此次合并是这一轮央企重组的案例之一,此前一年,南车和北车、中远和中海、五矿和中冶、招商局和中外运长航等央企两两重组,均获得了优越成效。

自2003年国资委成立以来,央企通过吞并退出、新设合并、破产撤销等方法,已由起初的196家减至目前的100余家,这个数字还会持续削减。企业的重组,常常出于国家战略需求、产业构造调整、产业链整合、防止同质化竞争等缘由。而这一轮央企重组,产生在全球竞争升级、中国经济“新常态”、“一带一路”战略实行、企业迈向高端化的大背景之下,能够说,重组更多是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考虑,而不是从国内市场动身的。这是大企业强强联合的内在逻辑。

考虑国际竞争,必须处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中国企业的实力问题。与全球众多世界级企业对比,中国的大企业在国际竞争力、创新能力、赚钱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必定差距。所以,我们应谦虚向国外的优良公司学习,但也没必要妄自微薄,而要放平心态、坚持自信、容身本身、专一苦干,一步步完成赶超。大企业合并就是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的有用方法。第二个问题是恶性竞争问题。在“走出去”时,有些中国企业把在国内自觉杀价、恶性竞争的文化也“搬到”了国外,甚至亏本卖设备、搞基建,这是不该该的。整合能有用防止这类问题,增强企业间的协力。

从当年的央企拆分到如今的央企合并,许多人质疑合并是不是会形成垄断。我想,关键是看当时经济的主要抵触是什么。经济上升的时候,监管部门假如认为央企的存在影响了市场竞争,就会拆分它;经济下行时,许可央企合并,是为了增强企业实力。所以,我们应灵巧对待这个问题,市场竞争理论也要与时俱进,能处理现实中的问题才是准确的理论。好比,我们目前的主要抵触是多余,企业合并后能增强国际竞争力,在国内也可增加集中度,稳固市场,削减企业倒闭,防止员工赋闲,这是企业自救的办法。这些年来,美国和欧盟也都是赞同大企业合并的。

能够预感,在国家政策的赞同和鼓励下,大企业重组将加速推进,会有愈来愈多的大企业参加到国际竞争中。对大企业来讲,合并重组要服务于国家战略,遵守市场规律,以市场化和效益最大化为原则,确保稳固运营,提升赚钱能力,真正施展战略协同用处。(宋志平)

热搜:央企,重组,央企,重组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如何理解这一轮央企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