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赚钱和花钱哪个更能提升幸福感

栏目:财经    来源:互联网    作者:笑笑    发布时间:2016-08-03 17:49   阅读量:15354   

8月3讯:赚钱和花钱哪个更能提升幸福感

许玲丽/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龚关/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艾春荣/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经济系毕生教授

幸福是大大部分人寻求的终纵目的,是国民福利提升的象征,但获得真实的幸福却并不是易事。对幸福的心理学研究历史悠长,但经济学对幸福的研究起步较晚,在现任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系教授理查德·伊斯特林 (Richard A.Easter—lin)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进行的首创性奉献被经济学家关注以后,学者们才将关于幸福的心理学研究与经济学树立了联络。伊斯特林1974年的研究表示,住户幸福感一开始跟随收入的增加而上升,但当收入达到必定水平以后,幸福感并没有跟随收入的增加而持续上升,这就是知名的“伊斯特林悖论”。自此,学者们在考虑幸福影响因素的过程当中,开始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考虑一些货币有关的因素,例如收入、财富等,“幸福”就被正式列入经济学研究范围,幸福经济学由此产生并发展。

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影响住户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能够归结为两大类:货币因素与非货币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分类,如物质与非物质因素、收入与非收入因素、主观与客观因素等。各类因素在决定幸福感觉的过程当中孰轻孰重,还没有获得一致的结论。

货币因素即与货币有关的因素,包含财富、收入、消费等,能够体现住户的基本生活水平,在决定幸福过程当中的用处不容小觑;非货币因素包含除过货币因素之外的其他各个方面,如个人的基本人口统计学特点(性别、年纪等)、家庭基本情况、社会比较、社区基本环境、宏观环境等。

我们的研究主要从经济学角度关注体现生活水准的货币因素对个人幸福度的影响,并分别从收入与消费角度关注生活水准。收入与消费是货币因素的两面,这有益于我们更整体地了解货币因素对住户幸福度的影响,并进行比较研究。

本研究所涉问题及研究近况

收入与消费作为货币因素的典范代表,对个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可疏忽。然而,收入与消费虽是同一事物的两面,二者的特点存在差别。人们赚钱获得收入,花钱构成消费。赚钱与花钱对个人幸福感的影响是不是存在差别?这是本研究感兴致的第一个问题。

依据对家庭消费情形的研究,处在收入底层的较大比例家庭的消费多于收入(包含非耐用品消费和耐用品消费)。这一现象可用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意大利裔美国经济学家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1918-2003年)提出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进行解释。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指出,人们会在较长时间范围内筹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在全部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好配置。详细来看,人们会依据如今拥有的财富和预期的将来收入来“腻滑”自己生命各期中的消费(即便得生命各期消费均等或差别不大),收入较少时,也许需求通过动用储蓄或假贷来满足有关消费,而在收入较多时,消费之余的部分用来偿还贷款并储蓄。所以,这一理论假定住户各期的消费是基本安稳的。由此可得出的理论是:家庭消费方面特别长短耐用品消费的不屈等水平低于收入方面的不屈等水平。

基于这一理论,本研究感兴致的第二个问题是:受环境顺应惯性和棘轮效应(即人的习惯构成以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的影响,有关于收入不屈等,个人幸福感是不是对消费不屈等的更改更加敏感?即人们已经顺应了相比较对等的消费环境和相比较不屈等的收入环境,假如消费环境与收入环境产生相同水平的变化,消费环境的更改对个人幸福感的影响也许更大。

关于货币因素对幸福感影响的现有研究,大大部分研究仅考核了收入或消费其中一个方面,为了更加整体地体现家庭的生活水准,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副教授布鲁斯·黑迪(Bruce Headey) 等学者同时研究了家庭财富、收入和消费对幸福的影响,但他们没有对各个货币因素进行比较分析。

本研究从理论角度设定幸福函数,从实证角度检验并答复上述感兴致的两个问题,分别用消费与收入表示货币因素,研究消费和收入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异同。在决定主观幸福感的过程当中,赚钱与花钱究竟孰轻孰重,本研究将给出答案。

主要研究结论

消费与收入作为货币因素的两面,对个人主观幸福的影响存在相同点也存在异质性。在控制参照组消费与收入和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形下,家庭消费与收入均能提升个人主观幸福感。赚钱获得的收入,花钱构成的消费对个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均非常明显。

然而即便收入与消费是货币因素的两面,从影响的详细数值来看,消费与收入对个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还是存在差别的。整体来看,消费能为个人带来更多的幸福感,消费或收入相同增加百分之一的水平,消费对幸福感的提升约是收入的两倍(这里的消费仅指家庭基本生活消费,假如加上家庭其他类其余消费,二者的差距也许将更大),即花钱比赚钱更有益于提升住户幸福感。对非工作样本而言,花钱带来的幸福感约是赚钱的四倍;对工作样本而言,花钱与赚钱对幸福感的影响则没有明显差别。

另外,相比较消费水平与相比较收入水平的提升均能明显提升个人的主观幸福感,然而因为消费与收入本身存在差别性,致使消费与收入环境的变化对个人主观幸福感也存在异质性影响。依据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有关于家庭收入的不屈等,家庭消费的差距要小一些。而人们对不屈等水平具有环境顺应惯性和棘轮效应,当人们生计的初始对等环境存在差别,环境的相同更改对个人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别性影响。人们更简单接纳不屈等环境的更改,对对等环境的更改则比较敏感。从数据分析来看,消费差距与收入差距的变化,对个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别为0.168%和0.083%,关于非工作样本,这两个数值分别为0.207%和0.097%。

研究启发

一首流行歌曲唱道:“幸福没有那么简单,才会特殊让人入神。”增进国民幸福,提升国民福利,完成中国梦、幸福梦,任重而道远。在进行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过程当中重视住户家庭相比较身份的改良、考虑家庭和个别差别性,则有益于国民幸福。另外,引导国民理性消费、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为国民消费提供更多更丰富资源,也是完成幸福梦的有用途径。消费对幸福感的占优刺激,将有益于花钱与赚钱最后构成良性循环。

(本文原刊于《财经研究》2016年第6期,原题:“幸福,赚钱还是花钱?”。)

热搜:赚钱,赚钱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赚钱和花钱哪个更能提升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