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西和乞巧节:老民俗“巧”生多重效应

栏目:财经    来源:互联网    作者:竹隐    发布时间:2016-08-12 12:54   阅读量:18199   

8月12讯:西和乞巧节:老民俗“巧”生多重效应

张娟本报记者蒋培玲

8月9日,在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朝霞湖畔的织女雕塑前,姑娘们将手袢系在一起,连成“长桥”,恋恋不舍地送走巧娘娘。一年一度的乞巧节结束了,但乞巧文化给西和县带来的变化仍在持续。

最近几年来,西和县把乞巧文化保护传承和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旅游发展、电子商务、劳务输出等深度融合,积极融入“互联网+”“文化+”和旅游元素,增强乞巧文化活态传承和生产性保护,带动本地农民脱贫致富,成为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深度挖掘“乞巧节”文化内涵

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在每年阴历六月三十晚至七月初七,西和县未出嫁的姑娘都参加盛大的乞巧祭奠活动,乞求“巧娘娘”保佑自己聪明、灵活,婚配如愿,生活幸福。

西和乞巧节,是全国范围内保留最为完整、历史最为悠长的“七夕”民俗活动之一。它集诗词歌赋、音乐舞蹈、工艺美术、劳动技巧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节日民俗文化活动,活跃在西汉水流域的近20个州里、300多个村,常常性参加的有50多万大众。因其连续时间之长、参加女性之多、传承之长远、唱词之浑厚、情感之真诚、程式之完整、在全国绝无唯一,被誉为中国古代乞巧风气的“活化石”,被补充录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最近几年来,为保护和传承“活化石”,陇南成立了乞巧文化研究会,开办《乞巧》杂志,以乞巧为题材,创作了大型秦腔剧、微电影、动漫片、连环画和主题曲等一批文艺产品。在保护中,重视原汁原味,搀扶培育了一批乞巧文化传承人;重视产业发展,现在构成了“乞巧坊”10大系列200多个产品,带动妇女工作近万人;重视文化宣传,2006年至2016年,前后成功举行了八届乞巧文化活动;并配套西和乞巧文华苑、漾水风情线等72个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整体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带动旅游收入2.8亿元

距离西和县城不到10千米的姜席镇,其中有6个村落就座落在朝霞湖周边,缘由是该地的乞巧民俗活动保留较为完整,本地政府将其打形成乞巧民俗村。

14岁的姚会琴从小在朝霞湖旁长大,听着“牛郎织女”的传说,晓得同乡们口中的“巧娘娘”就是天上的“织女星”。她与同龄的任佳佳,在今年参演了本地一台大型原生态情形歌舞。该舞剧将时长七天八夜的乞巧过程完整地体现出来。

西河县委副书记、县长郝爱龙说,乞巧民俗村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增进了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这些民俗村都具有浓烈的乞巧文化气氛,建筑作风上,把西和传统四合院与乞巧文化元素有机融合起来,村落面貌独具特点。

这里家家户户都是乞巧人家,到处可感觉领略原生态的乞巧民俗文化。湖边有自行车租赁点、农家乐,七夕前后前去该地,租辆自行车来一场环湖行,走在路上便能看到走街串巷拜巧的乞巧队,姑娘洪亮的歌声耳边缭绕。

跟随时期的发展,本来由未嫁姑娘参加的民俗活动,近几年本地妇女也开始参加,将其当作一场盛大的节日生活,成了本地旅游的一张名片,吸引众多中外游客来此观光。据西和县旅游局统计,2014年全县累计招待游客62万人次,完成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

“巧嫂”“巧妹”巧致富

道鞋垫、枕头、钱袋、吊饰……走进西和县石堡乡包集村妇女手工刺绣示范基地,到处可见干活精巧、针脚细腻、维妙维肖的绣品。

“巧”是姑娘们对人生的向往,而“巧”也成为是西和人转变命运的宝贝。最近几年来,传统手工刺绣愈来愈遭到人们喜爱,跟随历届“中国乞巧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行,以羊质虎皮、鞋垫等为主的乞巧文化产品陆续走俏,使刺绣产品由妇女“赠品”转为妇女增收的“商品”。2015年,西和县文化旅游产品线上销售额达到1000多万元,带动2000多名农村妇女从中受益。

西和打造出“巧嫂”“巧妹”“巧汉子”劳务品牌,数万乞巧儿女走出大山,活跃于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劳务市场。

另外,西和县还把发展乞巧文化与推进妇女事业发展密切联合,在扶贫攻坚行动中充足施展“半边天”用处,积极实行妇女发展项目带开工程;突出“互联网+”“文化+”,搀扶培育了一大批女书法家、女艺人、女电商、女个别户等。

西和县电子商务中心副主任陈栋介绍,电商带动了周边老百姓参加栽种、养殖,好比养殖黑鸡,野猪等。

王喜俊是西和县卢河乡草川村村民,2014年之前,他还是上海一家电脑装配厂的工人,靠着打工和家里干农活,每年能挣到3万多元。打工期间,他看到东部沿海地区电子商务发达,又想到故乡大批的特点农产品和民俗产品销路不顺畅,无人问津,便揣摩自己开网店。

“网店除过卖一些农产品外,还经营本地独具特点的民俗文化产品麻纸。”王喜俊说,“现在每年收入能达到6万多元,比打工收入高了许多。”

截至2016年7月底,全县有电商1215家,每年销售额在2亿元以上,直接带动1.1万多人工作。

热搜: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西和乞巧节:老民俗“巧”生多重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