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星
希梦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游飞 四川在线记者 王建明)“热烈欢迎‘川星’‘希梦’回到熊猫老家。”7月22日,宝兴群众自发组织欢迎的队伍,拉起欢迎的横幅标语,迎接家乡的两只大熊猫后代入驻宝兴。
“宝兴终于有可供游人参观的大熊猫了。”宝兴群众兴奋不已,两只大熊猫的到来圆了宝兴的梦。
“希梦”“川星”都有宝兴血统
“1869年,法国生物学家阿尔芒. 戴维在宝兴发现大熊猫到现在,已过去了146年。”宝兴县政府县长余云峰说,宝兴是世界第一只大熊猫科学发现地和第一只大熊猫模式标本产地,更是大熊猫文化的发祥地,是当之无愧的熊猫老家。
截至目前,全县共发现野生活体大熊猫181只,在全省各县(区)中排名第二。据统计,从1957年以来,中国共赠送9个国家23只大熊猫,其中由宝兴提供的就达17只,居全国之首,全县建国以来先后向国家提供活体大熊猫123只。
遗憾的是,虽然宝兴作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核心地带,94.7%的县域面积被划入了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但多年来,大多数人在宝兴却看不到大熊猫,因为宝兴的熊猫都野生在高山密林。
“国家林业局经过实地考察、评估,7月17日批准宝兴向卧龙借展大熊猫两只。”参加完宝兴县大熊猫文化宣传教育中心成立仪式,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管理局副主任李德生介绍,两只大熊猫一雌一雄,雌性叫“川星”,生于1992年,父亲“川川”、母亲“新星”;雄性叫“希梦”,父亲“盼盼”,它们都是宝兴的野生大熊猫。
它们乖得很,喜欢吃家乡的竹子
“希梦、希梦”,在宣教中心圈舍区,随着饲养员的呼叫,刚才还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的“希梦”懒懒地翻了个身,寻着叫声而来。
7月22日,“希梦”和“川星”从都江堰来到宝兴。“大熊猫一般到了新环境,最起码要有一个星期的适应期;而这两只大熊猫到了宝兴,一两天就适应了,回家了就是不一样,家乡的食物它们爱吃。”饲养员范芳对记者说。
“希梦”吃完放在面前的鲜嫩竹子,又开始向放在地上的“窝窝头”进攻。“好乖好乖,它吃得好香哟。”前来看望大熊猫的宝兴群众纷纷叫好,“真是家乡的熊猫,喜欢吃家乡的竹子。”
范芳说,宣教中心的饲养员都在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碧峰峡基地进行了3个月的培训,“我们学会了怎样给大熊猫配制食材,比如做窝窝头、准备红萝卜,还学会打扫熊猫圈舍,里面的学问大哟。”
“希梦”在圈内大吃大喝,隔壁的“川星”却急不可待地往“后花园”——17200㎡的大熊猫野外环境活动场奔去。“出来了、出来了”在众人的呼唤下,“川星”一摇一摆地巡视着自己的领地,吃完放在地上的红萝卜,它一头钻进场内的树林,快乐享受去了。
国内首个大熊猫文化宣传教育中心
根据《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宝兴县大熊猫文化宣传教育中心位于宝兴县蜂桶寨乡和平村格包山。
该项目预计投资950万元,主要建设:业务用房750㎡,熊猫圈舍、抢救室、看护室、饲料加工房等800㎡,大熊猫野外环境活动场17200㎡,建设生态停车场3000㎡,建设人畜饮水及供电设施,栽植可食竹展示园50亩,安装大熊猫监控设施等,采购大熊猫抢救设备一台套等(麻醉设备一台套,大熊猫手术台一套等)。
“宣教中心的选址很有意义。”宝兴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刘海说,这个地址是戴维科学考察使用的驿站,他就是在这里发现的第一只活体大熊猫,环境优美、空气优良,适宜大熊猫的生存繁殖。
刘海说,宝兴县大熊猫文化宣传教育中心是国内首个集饲养、繁育、宣传大熊猫文化的综合性教育中心,宣教中心成立后,将重点宣传人类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意义,教育人民群众和青少年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促进人类和平发展,共享大自然的美丽。宣教中心还将卧龙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开展大熊猫饲养、繁殖、教育等科研项目。
刘海说,宣教中心将对游人开放,欢迎到宝兴旅游的客人到中心来观赏大熊猫的风采。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四川日报记者衡昌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