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良知犹如一面镜子
嘉靖初年,有一位陕西人,名叫南大吉,考中进士后出任绍兴府知府,成了王阳明的父母官,但他很欣赏阳明的学问,于是拜阳明为师。他为人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在与阳明讨论学术的过程中,逐渐对阳明心学有所领会。
有一天,他向阳明提问道:“我在政事上有不少过错,先生(指阳明)为何不加以指出?”阳明问道:“什么过错?”大吉一一将自己所犯的过错道来,然后阳明说道:“若此,我已经说过了。”大吉深感惊讶,急忙问道:“说过什么?”阳明反问道:“如果我没有说过,那么你又何以知道自己犯了过错?”大吉答:“良知。”意思是说,是我的良知使我知道犯了过错。于是,阳明说道:“良知难道不是我经常说的吗?”大吉闻言,大笑辞谢而去。
过了一段日子,大吉自己计算平日所犯过错的数量又有增加,于是,又向阳明说道:“与其犯错以后再做悔改,何不如在预知犯错之前加以防止更好呢?”阳明则这样说道:“与其让人告诉你犯了什么错,还不如自己悔改来得真实。”大吉闻言,又大笑辞谢而去。
又过了一段日子,大吉所计算的平日犯错的数量更有增加,于是,向阳明说道:“自己身上所犯的过错尚可勉力纠正,然而心里面所犯的过错又有什么纠正的好办法呢?”于是,阳明最终答道:“以前,你的一面镜子尚未打开,所以藏得许多污垢,今天,镜子既已打开,能够明亮照人,哪怕有丝毫的灰尘,也难以遮蔽你的镜子。明白了这层道理,便把握了成就上圣人的机会。可以由此自勉!”(以上,参见陈荣捷《传习录拾遗》,第46条)
这个故事很生动有趣,大概讲了三层意思:第一,人犯过错,良知自知,没有良知,连犯了错都不知;第二,犯了过错,不必由他人告知,可以自己加以悔改;第三,良知就好像心里有一面明镜似的,它自能光芒照人而容不得丝毫的灰尘落脚,明白了这层道路就离成就圣人不远了。
很显然,在这当中最为重要的一层意思是:良知自知,他人莫知,故不必依赖他人,由此,良知自知便可引申出良知自救的结论,不妨称之为良知自救理论。
来源:吴震《传习录一百句》
欢迎心友踊跃投稿至邮箱
?
入群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