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没有党恩哪里来新家 当天中午,宝兴县大溪乡烟溪口村新村聚居点里,再次飘起阵阵炊烟。在新村聚居点入口的小花园后,一栋由三户重建户联建的三合院内,黄开芬正在新家的底楼忙碌着准备一家人的午饭。午饭很简单,二季豆、洋芋煮的“农民汤”、小青椒回锅肉,再加上一份糖醋莲花白。“以前都是土灶头加干柴,烟大,火还不好控制。”黄开芬一边说话,一边熟练地在电磁炉前忙碌着。再过十多分钟,在新村附近打工修河堤的儿子汪洋就要回来吃午饭了。水泥砖块修筑的案头加上透亮的大窗户,整个厨房内光线明亮。黄开芬家是烟溪口村较贫困的重建户之一。基于这一情况,乡里特事特办,在去年11月新村聚居点第一安置点开工修建后,就将黄开芬的新家安排在了新村入口一处紧邻大道的三合院里。在今年“4·20”前,黄开芬如约搬进了牢固的新家。搬进新房的那一刻,老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没有党的恩情,我们怎么能这么快搬进新家。”说到动情之处,黄开芬有些激动。在潮湿的木架房内住了几十年,地震失去了家园,曾对重建家园毫无底气,但如今,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不到一年就完成了新房重建。感恩:在感恩中迎接新生活 也正是有了这诸多发自内心的感受,今年7月23日,黄开芬将内心的感恩之情化作实际行动。在儿子的建议下,平日里很少上街的她,专程步行来到宝兴县灵关镇场镇,制作了一幅“关爱群众暖民心,住进新家感党恩”的锦旗,并代表家人,将锦旗亲手送到了大溪乡政府。黄开芬的举动不仅让大溪乡政府副乡长黄宗攀感到意外,也让新村聚居点的村民们感到有些“懊悔”。意外的是,乡干部们都觉得,这些事是他们应该做的,并不只是针对黄开芬一家。而让其他村民感到“懊悔”的,则是自己怎么没最先想到这个感恩的好办法。群众发自内心的主动感恩,既是对重建工作成效最大的褒扬,也是对重建工作最大的鞭策。“经过相关部门的多方争取,正加紧建设中的国道351线,将有一条接线道专门通往烟溪口村新村聚居点。”黄宗攀说,该条接线道长1.98公里,宽约6.5米,沿新村外的烟溪沟修建,预计今年年底动工。届时,来宝兴的游客就可通过这条路,直达烟溪口村新村聚居点。听闻这一规划,汪洋有了新的想法。他寻思着,新家的位置绝佳,就位于新村村口,面积200多平方米,加之与另外两户重建户形成的三合院,还有近百平方米的院坝。“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还有特色生态美食,可以开展旅游接待。”汪洋表达着内心脱贫致富的愿景。临近下午2时,汪洋骑着电瓶车再次来到了距新村聚居点不远的河堤工程旁。他说,河堤修完后,还将修建一条连接新村两个安置点的堤坝路。未来,新村将更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记者 孙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