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上加速奔跑
自助停车“先离场后付费”;公园的智慧设备自动记录健身数据;红绿灯实时感知车流量并优化配时,提高车辆通行效率;政务平台集合各项便民服务功能,“数据跑”替代“群众跑”……一个个让人们生活更舒心的场景,折射着各地数字化建设的探索创新。
国家网信办近日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显示,在2022年数字中国发展成效评价中,根据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技术创新等指标,浙江、北京、广东、江苏、上海、福建、山东、天津、重庆、湖北等地区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10名。
改善优化公共服务
政务“晓屋”是广东省加快数字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广东巩固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优势,持续提升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开展“数据海关”等试点建设,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为地区发展赋能。
手机上一个普通的应用程序“随申码”,包罗各类生活服务事项;社区服务中心摆放的“健康云”基层医疗平台终端,居民可轻松操作,在数百家医院挂号和开药;一块小小的水墨色公交站牌屏幕,清晰地标注下一趟车的到达时间、车厢空间大小……在上海,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发展,这些与百姓密切相关的生活小事,被认真对待、细致解决。
站牌屏幕、应用程序、终端显示屏等,由一个个“智慧大脑”指挥调度,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被广泛应用。据悉,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着力建设国际数字之都,试点交通等公共数据的授权运营,让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包容。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史宇鹏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数字技术有助于提升政府治理能力,通过程序优化和流程再造,提高政策的科学性、精准度与可达性,从而更好发挥政府职能,改善优化公共服务。
助推地区经济发展
北京市大力推动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数据专区建设和开发利用。在海淀区中关村壹号园区的智慧大屏上,不仅能看到园区内外安防情况和楼宇内能源使用情况,智慧停车、智能会议室、园区食堂智能终端等平台的运行状态和园区企业信息也一目了然。据悉,中关村壹号智慧运行管理中心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基础,对园区的人、车、资产设施进行安全连接,实现数据全融合、状态全可视、业务全可管、事件全可控,使园区更安全、更舒适、更高效。
不少地区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上加速奔跑,打造标志性的品牌园区。例如,山东齐鲁E谷电商产业园主动拥抱数字化,通过“互联网+批发市场+电商产业园”的运营模式和特色服务,积极培育短视频、直播电商新业态,推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传统商贸数字化转型升级,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数字技术催生新的产业形态,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史宇鹏说,伴随互联网技术发展,产生了一批新兴的数字产业形态,这些数字产业蓬勃壮大,已经成为不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数字技术通过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流程、全链条的数字化改造,有效促进产业链“强链、补链、固链”。
多地推动数字技术融入经济社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比如,浙江省打造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积极探索开展平台经济监管,打造全球数字贸易中心;江苏省着力布局工业互联网、智能交通、城市能源互联网、智慧教育等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区;天津市在集成电路、自主软件、人工智能等关键数字技术持续攻坚,建立市区一体的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协调机制;重庆市依托汽车制造、医疗产业等工业基础,加快建设西部国际数据门户;湖北省引导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加速光电子信息、空天科技、集成电路等核心技术的突破。
“数字技术在助推地区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副研究员刘典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的培育壮大,使地区拥有了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些数字产业的发展不仅提升了地区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力,还为地区就业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动力。
避免“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
与此同时,各地区在推进数字化建设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指出,部分地区还尚未形成数字化与经济社会协同互动、良性互促的发展格局,区域间数字化发展水平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风险;在推进数字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重建设轻应用、重数量轻质量等现象时有发生,不同部门、不同行业数字系统建设自成体系,难以有效共享和互联互通;部分地区发展思路不清晰,照搬先进地区数字化建设经验和发展模式,数字化建设热度高、赋能成效少,难以发挥自身比较优势。
史宇鹏说,要立足实际、瞄准实效,防止“数字形式主义”。数字化改造要因地制宜,避免“一哄而上”“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要让数字技术提升政府治理水平的效果落到实处。此外,相关部门应关注数字化过程中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既要鼓励能者先行,又要照顾发展中的特殊群体,帮助其跨越数字鸿沟,推动数字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刘典认为,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数字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推动数字化发展的同时,必须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维护地区网络和数据的安全,还应建设公平规范的数字治理生态,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构建技术标准体系,引领和推动数字产业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