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聚焦科技创新建立共赢合作机制

栏目:科技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杜玉梅    发布时间:2023-05-29 09:39   阅读量:8154   

“光伏等新能源正站上时代的C位。”5月24日-26日,第十六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SNEC)在上海举办,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在展会期间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新能源将充当未来绿色低碳世界的托底角色,产业正从资源、资本主导型向技术主导型转变。

面对复杂多变的局面,朱共山主张企业聚焦科技创新主线,同时呼吁行业秉持抱团发展的“共同体”理念,有序发展,建立共赢共生的合作机制。

绿色低碳成为“必选项”

“低碳和零碳是未来生产生活的普遍形态。对于企业来说,绿色低碳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朱共山认为,绿色低碳是在整个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基础上,提高全周期、全要素的绿色生产率,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今天我们谈光伏,其实同时在谈风光储氢等新能源产业链,以及源网荷储的多元化变革,包括数字能源革命带来的新型电力系统。”朱共山表示,当前正处于一个以光伏、风电、氢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与零碳科技同频共振时代,在风光储氢齐头并进、全面迸发的过程中,一幅绿色低碳的图景正在构建。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新能源在能源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数据显示,中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于今年3月底超越水电,成为第二大电源。从全球层面看,光伏等新能源发展势头迅猛,预计今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在350GW左右,并于2026年、2027年先后超过天然气、煤炭,成为第一大能源。

“风光储共振效应加大,煤电逐步向基础保障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在加快建设,新能源产业正在朝着低价时代迈进。”朱共山说。

储能方面,在源网荷储一体化背景下,产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未来三年,新型储能每年将新增80GW左右,到2025年累计规模有望达到230GW左右。氢能方面,随着电解槽单线产能持续增加和电耗逐步降低,绿氢市场竞争力逐步提升。预计到2025年,绿氢有望实现与天然气制氢平价,2030年有望与煤制氢平价,未来十年产量复合增长率将保持5%左右。

科技是第一能源

“科技是第一能源,科技带来经济性提升,迭代是客观规律,升级是必然趋势。”朱共山说。

当前,新能源多种技术路线百花齐放。朱共山认为,其本质归根结底是关键材料、核心工艺与生产装备的“单点突破”,推动产业链“全链起舞”。

2021年底,朱共山明确了公司战略定位升级迭代方向,其中包括“科技协鑫”“数字协鑫”“绿色协鑫”三个关键词。所谓“科技协鑫”,就是指科技是第一能源。在朱共山看来,这是新能源行业发展的本质,通过系统化的创新研究与应用推动企业发展。

2022年,协鑫集团旗下协鑫科技研发投入达到16.86亿元,同比增长61.96%,占全年营业收入近5%。朱共山表示,即使在过去巨额亏损的压力下,公司仍坚持研发,坚持投入,最终突破了技术瓶颈,成功实现了FBR颗粒硅规模化量产,并对整个光伏行业产生巨大影响。

业内人士认为,科技既是协鑫的基因,又是其取得成功的路径。在产品战略上,协鑫科技聚焦颗粒硅。同时,向上布局纳米硅,向下打通光伏产业应用端,并战略布局新一代钙钛矿技术。

当前,协鑫颗粒硅已获得十余家光伏头部企业客户的青睐。随着产能不断释放,颗粒硅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以协鑫科技2023年一季度业绩为例,归母净利润达40.9亿元,同比增长35%。此外,由协鑫科技主导的新版《流化床法颗粒硅》国标将于今年6月正式发布。公司颗粒硅核心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协鑫集团旗下协鑫光电作为钙钛矿电池龙头,其产品转换效率已经超过30%。

另外,协鑫集团还在半导体领域悄然布局。协鑫科技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合资成立江苏鑫华半导体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据介绍,该公司是国内率先掌握高纯电子级多晶硅制备技术的企业,近年来不断攻克多种前沿技术,目前已经实现硅片、硅部件的全面供货。

“2025年,我们集团制造业销售额力争达到2500亿元。”朱共山说,集团始终没有停下研发脚步,已经在美国、日本等地积极布局研发机构,国内外研发人员有3000多名。未来,集团将全面聚焦算力电力融合,开辟国内能源算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新赛道。

行业应有序发展

“光伏产业不仅需要自我突破,融合新兴技术,更需主动担当。光伏同仁共谋、共建,才能赢得未来。”朱共山认为,能源转型加速迎来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光伏行业发展迎来重大机遇期。同时,行业调整优化期接踵而来。

在SNEC举办期间,围绕产能过剩、贸易壁垒以及原料和辅料供应链、行业生态构建等话题,多位行业大佬表示,随着光伏产业的迅速扩容,无序竞争将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朱共山看来,光伏行业发展要理性,要从野蛮扩张、无序生长、大起大落的历史周期波动中汲取教训,摆脱低层次的行业内卷,走差异化、互补化协同发展之路。

例如,企业分工做好主业,深耕各类应用场景,避免同质化内卷,让行业发展更健康。同时,以更高的战略视野、更长远的布局,在储能、氢能等新赛道上布局谋篇,以组合式创新推动新能源系统建设。

朱共山同时呼吁,尊重知识产权,共同保护行业创新成果。企业应该以创新为王,在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攻关方面携手合作,取长补短。

热搜:科技,创新,合作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聚焦科技创新建立共赢合作机制